大田縣婦女志愿在行動
搭建“學習樂園”,提升婦女道德素養。重德行、強養成,讓鄉村行為美起來。一是開設“巾幗講堂”,用婦女群眾聽得懂、能領會的語言,在18個鄉鎮8個社區開展一場 “鄉村振興”主題巡講,讓廣大婦女更加領會戰略精神。廣泛開展“巾幗助推鄉風文明”大討論,引導農村婦女及家庭講道德重家風,講文明重禮儀,講衛生重健康,講傳統重新風,樹立崇德尚善意識。二是樹立新理念,引導廣大農村婦女爭做孝老愛親、勤儉持家、創業創新、樂于助人、熱愛公益的巧媳婦,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利用節日契機,組織巾幗志愿者開展“送文藝、促鄉風、美家園”活動,組織各鄉鎮婦聯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文藝展演,激發廣大婦女參與熱情,展現廣大農村婦女新時代風采。三是開展移風易俗,針對濫辦無事酒、高價彩禮、厚葬薄養的陳規陋習,發揮村婦聯執委根植鄉土、貼近群眾的優勢,參與到村級紅白理事會中,通過婦女議事會,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良好風氣,引導婦女群眾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引領者和推動者。奇韜鎮西韜村婦女主任鄭美花說,她的長女訂婚,帶頭將聘金由28萬元降至15萬元,受到眾人稱贊。太華村村支委、婦女主任池玉香女兒與同村小張結親,池玉香家人帶頭將婚嫁聘金降至18萬元。現在越來越多人像她那樣帶頭節儉聘金彩禮了,涌現出一批移風易俗婦女黨員先進標兵。?
搭建“康樂家園”,關愛鄉村困難群體。圍繞脫貧攻堅,聚集各界資源,共同關心關愛困難群體。一是開展服務“一對一”,增強“三留守”人員幸福感。發揮巾幗志愿者作用,將困境兒童“1+1+N”關愛模式推廣至“三留守”群體,開展“一對一”結對“三留守”人員,讓他們難有所幫、急有所助。二是項目廣覆蓋,增強困難婦女兒童獲得感。持續深開展“春蕾圓夢”、“愛心童享” 筑夢行動,女企業家愛心義賣等活動。三是維權更優化,增強婦女兒童安全感。充分發揮婦女兒童維權律師團,完善縣、鎮、村(社區)三級信訪代理制度,免費為貧困婦女兒童提供維權服務,接待婦女來信來訪30余次,均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搭建“幸福家園”,推動鄉風文化文明。一是推進尋找“最美家庭”活動。開展“最美家庭”巡展,好家風、好家訓征集展示,“我愛我家”等系列活動,聯合文明辦開展“夢想課堂.家庭美德大家談”活動,每季度宣講典型事跡一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二是建設“五風”浸潤工程。以“婦女之家”等陣地為平臺,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開展“和風”化人、“新風”沐人、“惠風”育人、“清風”怡人、“暖風”助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百姓生活。三是深化“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圍繞“六防六無”目標要求,舉辦“婚姻家庭關系知識講座”、開展“溫暖你我她、維權服務進萬家”、“家和扶貧手牽手、婚姻幸福心連心”活動,弘揚傳播文明和諧的婚姻家庭理念。在鎮村設立“最美家庭”光榮榜,開展“最美家庭”故事會和家風家訓分享會。
搭建“和諧家園”,助推鄉村產業振興。一是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開展現代農業實用技術、電子商務等示范培訓3場,深入開展“雙學雙比”活動50余場,受益婦女1萬余人次,提升農業生產技能,促進農業生產增收。二是實施巾幗創業就業指導服務項目。聯合縣勞動局,為部分鄉鎮配備巾幗創業就業指導服務員,圍繞各村優勢,幫助婦女至少發展一個重點產業。目前,在濟陽、屏山、桃源、廣平古城等旅游景區,發展巾幗家庭農家樂,借助電商平臺,培育網姐500多名,實現全縣女性電商全覆蓋。三是開展“美化家園”建設。聯合農業局、科協、黨校等單位提供科普知識等資料,組織栽花種草培訓,廣泛開展“最美庭院”評選等活動,打造“美麗家園建設”示范點20個,引領農村家庭凈化綠化美化庭院,推動實現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和諧家園(大田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