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村
文明風12月25日訊(通訊員 林子超)百善孝為先。去年起,洛江區在全省率先開展創建孝心村活動,區文明委把弘揚孝道作為提高村民道德水平和引領文明風尚的突破口,讓孝道深深扎根于每個家庭和村民的心中,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知孝、行孝、揚孝,有力有效地提升了鄉風文明。
領導重視,精心選定創建村(社區)
洛江區文明委印發開展孝心村建設活動實施意見后,孝心村創建被列入2018年區委黨建工作重點項目。區委宣傳部、文明辦高度重視孝心村創建工作,指定專人負責,一線踏勘,多次與各鄉鎮(街道)及村(社區)溝通聯絡,經篩選,最終確定了15個村(社區)創建孝心示范村(社區)。
這15個村(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使“黨建+孝心村”項目迅速全面鋪開。村(社區)黨支部牽頭,成立創建孝心村領導小組,制定創建計劃,按時序積極開展創建工作,村(社區)黨員干部在創建活動中都能夠發揮帶頭作用。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以“黨建+孝心村”為特色黨建項目,對開展孝心宴等孝心村創建工作進行經費補足。
出臺標準,營造濃厚孝道氛圍
洛江區委文明辦先后制定出臺《洛江區孝心村創評標準》、“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孝子”評選標準、孝心村“好村民”倡議書等,并印發孝心村標語通稿,為基層開展創建活動夯實了基礎。
各鄉鎮(街道)克服財力緊張等困難,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德孝文化的宣傳,采取多樣形式掀起創建熱潮,在村(社區)主要路口設立孝心示范村標識,通過制作宣傳欄、3D宣傳動漫、圍墻公益廣告標語等形式營造濃厚德孝文化氛圍。鄉村“好人榜”也樹起來了,如浮橋村、白洋村都將被評上“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孝子”的本村村民上墻展示,弘揚正能量。今年已完成石龍谷家風家訓書法碑林、虹山德孝文化廣場、洪四德孝文化廣場提升(沿路德孝文化墻建設)、新告村德孝文化廣場、杏川村家文化公園、前溪村家文化長廊建設。孝心講堂也開講了,各創建村(社區)黨支部、村委會、老人會、關工委等定期定時組織群眾舉辦講座,邀請傳統文化優秀老師授課,集中觀看點評《洛江孝心講堂》視頻;在公共場所滾動播放《洛江孝心講堂》光碟對村民進行孝德教育,使周集會的播放視頻、老師講課和村民分享均形成制度化;免費向村民發放并組織誦讀《弟子規》等傳統文化經典。孝心宴也舉辦起來了,今年重陽佳節,洛江區文明辦聯合多個部門在馬甲鎮祈山村隆重舉辦孝心宴。基層一線還創新出“共辦共享”等有效舉措,有力推動孝心宴在洛江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如杏川村、蔡內村、新民村,依托鄉村振興黨建“同心圓”,為三個村老人代表和老黨員代表奉上愛心滿滿的“孝心午餐”。
到8月底,全區15個創建村(社區)都營造出較濃的德孝氛圍。只要走進這些創建村(社區),一股股濃濃的孝道氣息撲面而來。
加強督查,指導創建活動引向深入
按照輿論先行、制度保證、文化扎根、榜樣帶動的思路,洛江區著重從五個方面入手推進孝心村建設。
(一)樹孝風,營造村莊孝文化社會氛圍
15個孝心村村頭都建有孝心示范村標識,村里有文化廣場,“好村民”倡議書上墻,營造了濃厚孝道氛圍;有效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櫥窗、宣傳畫冊、黑板報、微信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全體村民都關注、支持、參與村(社區)孝道建設。如爐田村在鄉村文化藝術館周圍打造孝道文化藝術長廊,以孝心、農耕、農趣、美麗鄉村為主題,推出一組組墻畫,3D的穿越效果無不令人稱奇驚嘆。村里有3D動漫的村還有新東村、白鳳村、洪四村和新民村等。松角山村投入15萬元,結合美化、亮化村容建設,在全村主干道設立100根太陽能電線桿,并設置100塊孝文化、移風易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公益廣告牌。新告村在村主干道制作德孝主題燈桿旗,并對德孝廣場進行文化景觀提升,讓村民在賞心悅目的環境中受到熏陶啟迪,讓孝道在潛移默化下入村入戶,入腦入心;在浮橋村,陳氏宗祠結合影雕形式展示家規家訓、24孝文化故事,進一步激發群眾對傳統美德、良好家訓、孝文化等優秀家風的學習熱情。
(二)定孝制,孝心工作開展有章可循
制定孝心村創建標準,重新制定村規民約,新的村規民約都包含兒女孝道、媳婦孝順、父母守則、家庭道德等內容,用村規民約來規范和約束村民孝道行為。各家各戶通過挖掘整理本族的家訓并結合新形勢修訂好家訓,通過各種形式傳播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各家各戶的廳堂懸掛家訓。開展文明祠堂(祖厝)建設活動,并傳承好家訓家風。村(居)委會關心老年人生活,關愛老年人健康。如霞溪村自2013年來每年分3個時間節點即清明節前、重陽節前、春節前為全村年滿60周歲老人發放生活補助金每人每月100元,全年累計每人慰問金達1200元。永安村、霞溪村等村(社區)定期聯合鄉鎮衛生院來為村里老人進行義診活動。
(三)開講堂,搭建孝道文化學習陣地
建設鄉村(社區)孝心講堂,以孝心講堂為平臺開設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孝文化課程講座,對村民進行孝德教育。孝心講堂免費向村民發放并組織誦讀《弟子規》等傳統文化經典。其中羅溪鎮17個村均設置固定的擁有100至200個座位的鄉村“孝心講堂”。新民村增添有關孝道的書籍,現已達到300多本,制作2500塊“鳳棲杜氏家訓”及2000余冊《弟子規》等孝道手冊發至每家每戶,邀請退休教授、老黨員開展“德孝專題講座”等,讓孝道深入人心,自我醒悟。村里利用激情文化廣場LED彩屏、電教設施定期組織安排群眾觀看《孝行天下》等孝德電影和電視節目,讓孝文化在群眾廣泛傳播。
(四)推孝賢,樹立知行合一的學習榜樣
各鄉鎮(街道)、村(社區)普遍舉辦評選“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孝子”活動并給予相應的表彰獎勵和張榜展示。如新告村在全村開展“十大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孝子”評選活動,有 3位獲得鎮“十大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孝子”稱號。白洋村設立了好人榜,推薦孝賢;新民村通過洛江首個村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文化新民》對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孝子”等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進行宣揚,讓他們的事跡得到傳頌。
(五)行孝事,帶動孝親敬老氛圍
各創建村(社區)不斷改善老人住所、飲食、生活條件,健全老年人活動場所,完善老年人活動廣場、農家書屋等文化體育設施,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孝心暖夕陽”等志愿服務活動,滿足老年人休閑娛樂和心理慰藉的需求。經常性組織開展家庭尊老敬老實踐活動,多關注老人的身體狀況、生活情況、思想動態。去年10月22日,廣橋村一馬當先,成為全區第一個舉辦大型集體孝心宴的行政村,村里200多名60歲以上老人歡聚一堂,共享孝心宴、共慶金婚典。今年重陽佳節前后,羅溪新東村,馬甲新民村、永安村、蔡內村等舉辦了孝心宴。永安村的黨員們還成立了“夕陽生輝”志愿者服務隊,作為“孝心村”創建的中堅力量,既是在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盡為人兒女和晚輩的責任,又為村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孝心午餐”作為永安村建立“孝心村”的特色活動,從今年農歷三月初九首次舉辦以來,每逢初九都要舉辦一次,已成為常態化。新東村則堅持每月舉辦2次孝心宴,營造出良好的孝敬氛圍。有的創建村(社區)還多形式慰問老人,組織為老年人義診、義剪和文體活動等等,有效促進尊老敬老、家庭和睦、相鄰融洽和鄉風文明。
總之,洛江區通過“孝心村”建設,讓孝道文化深入人心,讓人人都能自覺踐行孝道文化,從而帶動全區形成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風尚,實現家庭和睦與社會穩定。洛江區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深化移風易俗、開展鄉村文明創建、倡導慈善等為抓手,推動孝心宴活動走得更遠、更深入,努力使其成為洛江區“常年在線”的新風尚、成為洛江區農村精神文明精神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泉州洛江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