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環境相協調的核心價值觀文化墻
宜居建設改鄉貌
一條條修整好的道路平坦寬闊,公園等文體活動場所遍布各村,老人們聊天、下棋,年輕人跑步、打球,勾勒出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畫面。隨著美麗鄉村文明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實現了環境面貌和精神文明“雙提升”。
良好的村容村貌既是美麗鄉村的外在表現,也是農村文明程度的直觀反映。以永泰縣為例,在134個實施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工程的行政村里,實施農村垃圾污水治理補短板,“廁所革命”拆除旱廁,生態田園風光和原生態農耕文化盡收眼底,民居在前庭后院建起了“微田園”,彰顯雞犬之聲相聞的農家情趣。到2020年,永泰縣將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
美麗鄉村要“面子”更要“里子”。以農家書屋、村級綜合服務場所、宗祠等為文化陣地建設的抓手,各鄉村不斷優化文化民生服務,提升鄉村文化氛圍。
亭江鎮閩安村自申報為“五古豐登”市級示范點以來,不斷加強保護和運用古街、古厝、古寺廟、古樹、古橋等農村自然和人文資源。越來越多人來此游覽、攝影、拍照留念,閩安古鎮儼然一個愛國愛鄉宣傳點,也是重要的僑臺文化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