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揭牌
文明風12月18日訊(通訊員 吳炳端 許子霄 文/圖)12月17日上午,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志堅帶領宣教處來到莆田市荔城區調研指導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劉志堅一行先后來到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選址地、媽祖義工志愿服務站、英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鎮海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位于東南網莆田站的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實地查看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開展情況。莆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桂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陳鴻鎖,荔城區委書記楊朝東等領導一同調研。
據了解,荔城區作為全市唯一一個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區,積極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出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方案以全區域為整體,以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為單元,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通過整合人員隊伍、資金資源、平臺載體、項目活動,創新搭建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公民道德建設支撐、鄉風文明建設平臺等8個服務載體,打造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基層綜合平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荔城落地生根。
為加強硬件建設,荔城區財政投入400萬元,建設面積1800多平方米的區級文明實踐中心,并將工作經費納入財政年度預算,保障實踐活動常態長效開展。
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在東南網莆田站,劉志堅與吳桂芳還一同為“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揭牌,荔城區委文明辦與東南網莆田站共同打造的“互聯網+”志愿服務平臺上線。據了解,該志愿服務平臺借助“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信息化技術,通過“線上+線下”點單式服務,為需要幫助者和志愿者間提供信息交互,方便城鄉市民群眾應急呼叫、轉接等,有效開展專業化、精準化志愿服務。該志愿服務平臺也已于今年8月取得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軟著登字第3109215號,名稱:東南智能志愿者移動客戶端軟件)登記證書。
通過打造“互聯網+”志愿服務平臺,荔城區創新“1+6+N”志愿服務機制,成立區總隊——鎮街分隊——區直專業分隊——村居小隊四級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發揮他們在文明實踐中服務群眾的先導作用。同時,通過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媒體”平臺,做好志愿者的組織引導、登記注冊,依托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APP和微信小程序等,進一步整合組建專業志愿分隊,壯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
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副主任范志陽表示,作為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荔城區將著力構建“1358”工作體系,即“1”就是區、鎮街、村居黨委、工委、支部一把手工程;“3”就是通過“互聯網+”志愿服務,打造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級網格;“5”就是突出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五方面工作內容,“8”就是建設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公民道德建設支撐、鄉風文明建設等八大服務平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