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7日訊? 冬日午后的排練中心,不知誰人敲響了揚琴。順著舒緩悠揚的琴聲走進排練廳,只見文藝輕騎兵隊員們正在做著2018年最后一場演出前的排練準備。有人在調試樂器,有人在背誦臺詞,有人在吹著笛子......他們身后的白墻上寫著紅色的大字“文藝輕騎兵”。不一會兒,輕快的音樂響起,女演員伴隨著節拍在臺上飛舞起來。雖然穿的是寬松的練功服,但還是看得出舞蹈動作有板有眼,似蝶舞翩翩。
輕騎兵隊長陳景連在臺下,認真審視排練中的每一個細節。一曲終了,他立即放大音量,用厚實的腔調對演員們在排練中出現的問題逐一指出。歌聲悠揚,舞步翩躚。兩年的時光稍縱即逝,自從演出隊成立兩年以來一起唱過的歌、走過的日子卻如昨日星辰閃耀在老隊員們的心中。11月12日,連江縣文藝輕騎兵獲得了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務項目。365天、一臺車、 18個人、36場演出......在榮譽的光環下,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一支由平均年齡在60歲的老年人組成的文藝隊,為何能取得如此的成績,又付出了怎樣的艱辛?讓我們走近這個團隊,聆聽他們臺前幕后的故事。一頂貝雷帽,一件皮外套,有時端著水杯,背著藍色雙肩包,文藝輕騎兵“聯絡員”鄭家敬看起來依舊精神矍鑠,可一點都不像是個快七十三歲的人。
退休前他是建設急先鋒,敬業愛民。熱愛,奉獻,傳承...在他的話語里,這些詞都是他最樸實卻又最堅定的行動!“退休后,我要去做什么?我想,我還是要去做群眾最需要我去做的事情。”退休后鄭家敬順勢而為,將二十余名熱愛藝術的隊員緊緊地連在一起,以實際行動響應政府構建文明社會的提倡,活躍群眾文化,給群眾帶來文藝演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表演時他總是樂呵呵的,每次排練他都熱情洋溢,不斷用語言和行動調動起大家的高漲的情緒,以便用最好的狀態投入到接下來的節目排練中,用心用情為人民群眾創作出、奉獻上一場場群眾滿意的高質量演出。一個成功的團隊一定離不開“領頭羊”。“從發展到壯大,應當說與他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分不開,沒有這位“聯絡員”,我們輕騎兵走得不會這么順利。”排練間隙,隊員游元忠深有感觸地說。
在黨政領導關懷下,這支文藝輕騎兵經歷了萌生、探索、發展的艱苦歷程。每逢周一、周三、周五,66歲的隊長陳景連都會帶領隊員來到活動室進行排練,20多名隊員齊集排練廳,一排就是一整天。晚上7點,整個鄉野已闃寂無聲。地處城區郊外的幕浦村禮堂前燈火通明,歌聲不斷,舞步婆娑。“去年以來,有觀眾向我們提議,希望文藝隊能演夜場,我們便應群眾的要求幾個地方都改為夜場。”說這話的正是隊長陳景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