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規陋習移出去
村里沒人打“帶彩牌”了!這是永安市大湖鎮坑源村開小賣部的王大姐的感受。
長期以來,不少茶館、棋牌室以打麻將、玩撲克為營銷手段,“帶彩打牌”在民間較為流行。原先,她就在店鋪支兩張牌桌賺點茶水錢,自己也過過牌癮。
調研顯示,此前永安城鄉共有可供打牌場所315家,打牌風氣盛行,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去年以來,永安狠剎“帶彩打牌”不良之風,全市2萬余名黨員干部主動簽署拒打“帶彩牌”承諾書。現在,很多以打麻將、玩撲克為營銷手段的茶館、棋牌室都已主動改業或關停。
王大姐也主動簽署承諾書,如今,她邊看店邊拾掇起納鞋底的手藝,還常和昔日“牌友”一起跳廣場舞、學打腰鼓。
除禁止“帶彩打牌”,三明據“一縣一專項”工作要求,劍指本地“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互相攀比等不良現象。
同時,鄉規民約和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的道德激勵約束作用正在逐漸顯現——
“常口村結合村規,設立教育獎學金、村民成才榜,形成崇文重教的良好風氣,已先后三次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將樂縣常口村支書張林順自豪地說,“目前,全村本科以上大學生131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11人,不到9位村民就有一名大學生。”(三明市委文明辦供稿,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