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個國際志愿者日主題實踐活動暨思明區第三屆志愿服務文化節盛大舉行(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文明風12月4日訊(記者 盧超穎 劉瑋)用真誠溫暖人心,流動的紅馬甲是城市里最耀眼的風景。4日下午,廈門市慶祝第33個國際志愿者日主題實踐活動暨思明區第三屆志愿服務文化節在廈門市五一廣場舉行,來自廈門各界數十支志愿者服務隊齊聚一堂,將廣場變成為紅色歡樂的海洋?;顒右浴安煌跣膫鬟f愛 志愿服務新時代”為主題,由廈門市委文明辦、市志愿者聯合會與思明區文明委聯合主辦。
文化節上,由廈門市委文明辦評選出的全市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最美志愿服務項目、最美志愿服務組織舉行了表彰授牌儀式,同時發布了思明區第二批10支品牌志愿服務隊,并頒發了“市民喜愛的思明區志愿服務項目”。
今年8月,廈門市志愿者聯合會舉行換屆大會。文化節上,包括廈門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廈門市老年志愿者協會、廈門市巾幗志愿服務隊在內的58家志愿服務組織和隊伍獲頒證書,成為廈門市志愿者聯合會首批團體會員。在隨后舉行的文藝匯演中,分別通過《改革樹新風》《公益耀鷺江》《文明新時代》等三個篇章,展現了廈門市志愿服務隊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專業化、特色化的隊伍特色。
這是思明區第三次舉辦志愿服務文化節,一直以來,思明區大力推進志愿者服務文化建設,通過多種形式結合和推廣志愿服務行動,吸納志愿者,優化服務內容,目前,思明區擁有近30支志愿服務隊伍,志愿者十余萬人。
現場,主廣場還設置了志愿服務市集,來自思明各支志愿者團隊服務代表進駐各志愿服務特色驛站,為市民提供法律援助、醫療咨詢、現場救助知識普及、親子手工、義賣助學等志愿服務,傳播志愿服務精神,吸納新志愿者加入。
“今天我們把店都關了,就為了來參加‘志愿者們的節日’”,市集上,廈港街道沙坡尾文化生態保護志愿隊尤其引人注目。骨干王清林告訴記者,該志愿隊已有200多人,都由商家、居民和黨員干部組成。商家們自發踴躍的參加志愿活動,就為了“多向市民宣導愛護環境、保護文化的理念”。
而來自大同小學的老師們在活動現場也用四色垃圾桶撐起了自己的攤位,她們用卡片分類投放的游戲向現場的市民們傳遞“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的生活理念,其中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來參與游戲的大多都是孩子,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們基本都能做到準確投放,這說明垃圾分類已經在廈門深入人心,垃圾分類知識已經在市民中得到普及?!?/span>
思明區稅務局的志愿者們在文化節入口處合影留念(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廈門市委文明辦主任陳高潤為志愿者隊伍頒發證書(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志愿者現場為群眾義診(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思明區食安辦志愿者熱情為群眾送出法律宣傳資料(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主持人在文化節上現場獻唱(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志愿者剪影長廊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觀看(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志愿者為市民義務剪發(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教市民用繩子打安全結(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家長帶著孩子參與垃圾分類投放游戲(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紅十字會志愿者現場教學人工呼吸(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華醫館的志愿者們現場為市民艾灸(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志愿者現場為市民進行牙齒健康檢查(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志愿者們現場即興用廢舊的鍋碗瓢盆演唱(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文化節上演精彩舞蹈表演(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