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4日訊(通訊員 高上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農村今后一個時期工作重點,要緊緊抓住這個契機,加快鄉風文明建設步伐,全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通過不斷創新載體,打造文化品牌,以“七大行動”為抓手,讓文明浸潤鄉土、讓文化滋養鄉情,以文化振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為建設多彩大田貢獻力量。
新思想入戶行動。組織鄉村講師團、農民講習所進村入戶,開展新思想“百團千人萬場”宣講行動,廣泛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積極傳達學習黨的路線方針、道德文化、政策法規,并將其融入公益廣告、民間文化、地方戲曲、網絡文化作品中,潛移默化,深入人心,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田縣廣大農村落地生根。
耕讀文化傳承行動。保護和傳承,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闊公戲”又稱朱坂豐場戲(是目前國內僅存的宋代雜劇),實施大田高山茶文化、大田賽豬會、大田高甲戲等農村傳統文化振興,整合鄉村學校少年宮、宗廟祠堂等優質文化資源,建設農村耕讀文化博物館、耕讀文化園等耕讀文化傳承基地,舉辦“耕讀大田”講壇,“巖城大講堂”活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開辟耕讀文化游精品線路,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引導社會關注支持“多彩大田”建設,打響“仙峰古堡·耕讀大田”主題形象及旅游品牌,推動大田全域旅游發展。?
慈孝文化弘揚行動。拓展慈孝文化的新時代內涵,全力打造“郭居敬孝文化”品牌,立足“小孝中孝大孝”等重點,挖掘慈孝故事,舉辦慈孝講堂,營造慈孝文化氛圍。堅持黨員干部帶頭示范,通過明“孝”理、宣“孝”義、踐“孝”行,多形式、多渠道傳承和弘揚慈孝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市民在“舒心”中怡情,在“賞景”中增德。孝道文化如春風化雨滋潤心靈、進入尋常百姓家中,傳播文明美德。
移風易俗治理行動。以堅決糾正“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互相攀比等不良現象,整治占道搭棚治喪、占地毀林建墓等歪風陋習為切入點,積極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積德行善,形成全社會崇尚文明、秉持節儉的良好風尚。?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運行機制,監督指導農村婚喪喜慶等事宜,控制規模、簡化儀式;結合村情、社情,依法依規修訂完善符合本地實際、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將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等有關要求納入其中,樹立文明新風尚。
思想道德文化行動。加強農村“四德”榜建設。著力讓凡人善舉上榜,為新風正氣立碑,引導群眾見賢思齊、善行常為、孝順節儉。引領全社會學習模范、崇尚模范、關愛模范、爭當模范。打造弘揚傳統文化陣地,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組織鄉村德高望眾“名人”講述家族故事、修訂家訓族規,開展“家譜、家訓、家風”征集傳唱活動,對道德禮儀、家訓族規進行勸諭和規范。既保留“朔本追源,傳承家風家訓,倡導仁孝禮義”等傳統積極內容,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內容等新時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結合鄉村民俗風情狀況,詳細掌握祠堂廟會、祭祖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規模等。把農村祠堂打造成農民群眾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心、文化生活的服務中心和政治教育的學習中心。
文明村鎮創建行動。開展文明鄉鎮創建,評選文明示范鄉鎮,發揮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示范帶動作用,著力解決農民群眾在思想觀念、生活習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適時開展鄉風文明評議活動。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文明村鎮創建全過程,融入到農村發展各方面,轉化為農民群眾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明確方法步驟,突出示范引領和先進典型帶動,抓好示范村鎮文明創建工作,以文明示范帶動整體發展。
志愿服務溫暖行動。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關注農村群眾的感受和需求,感人心、暖人情、化人行,為農村群眾送去關愛和關懷;推進以“鄰里守望.情暖大田”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依托大田縣惠澤養老中心,組建村民互助組,為困難群眾提供日常生產生活的幫扶照料;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樂觀、豁達、寬容的精神,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社會心態,志愿服務要順應時代潮流,建立多元化志愿服務機制,弘揚人間真善美,匯集社會正能量。(大田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