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倡導移風易俗 追求健康生活
多年來,我市始終堅持把推動移風易俗工作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以踐行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鄉風文明建設為重點,以創建活動為載體,以先進典型為榜樣,重在建設,破立并舉,推動了社會風氣的有效治理。
我市廣泛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殯葬改革、文化講堂、鄉風評議、美麗鄉村、破除陋習等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六大行動”,在鄉村積極倡導綠色生活生產方式,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操大辦,鄉村文明煥發出新氣象。不用再分發壽餅了!南靖縣鴻坪村一片歡聲笑語。原來,鴻坪村有個習俗,村里只要有老人過60大壽,子女都要在全村分發壽餅,以示孝順。不僅費用大,村民也大多不喜歡吃,實屬鋪張浪費。為改變分發壽餅的落后習俗,村里紅白理事會用集體祝壽代替了壽餅,重陽節之日,紅白理事會組織到老人家里祝壽,并把提前準備的“生日基金”平均發給村里60歲以上老人,作為節日的祝福紅包,村民們對此拍手稱快。
在顏厝鎮,提起原創歌曲《千年古縣新顏厝》、快板《說孝親》、小品《拆遷》,人人豎起大拇指。“善行義舉榜”“古縣講堂”、文化墻……我市堅持以人居環境、鄉風民風、文化生活“三個美起來”為目標,以文明鄉風建設為重點,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持續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倡導新鄉賢文化。我市深入挖掘農村古厝、古街、古廟、古祠堂、古牌坊等“五古”文化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發揮退休干部、退休教師等新鄉賢的典型示范作用,用新鄉賢的言行舉止引導村民見賢思齊,弘揚新風。
緊緊圍繞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我市還在基層農村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傳承家風家訓”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為助推鄉村振興,我市在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建設云霄縣和平鄉橋頭村、平和縣大溪鎮、詔安縣霞葛鎮等3個省級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志愿服務中心,大力發展鄉村志愿服務。
和:建設法治鄉村 維護基層穩定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 “建設法治鄉村”,這也是該詞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漳州市司法局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方式,開創“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新模式。我市“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著重在建章立制、規范統一、資源調配、經費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穩步推進 “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深入開展,把法律服務延伸至城鄉社區“最后一公里”,有效增強了廣大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維護了基層和諧穩定,實現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全市11個縣(市、區)共120個鄉(鎮、街道),1891個村(社區)“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顧問人員掛鉤已全覆蓋,“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得到進一步深化,發揮了維護基層穩定構建社會和諧的實際成效。
根據平和縣律師資源緊缺的實際,適時調配市直簪華律師事務所支援平和開展工作,在霞寨鎮試點構建“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的綜合法律服務網絡和體系,助力當地27個村(居)“美麗鄉村、法治鄉村、幸福鄉村”建設。通過建立微信群、設立公調辦公室等方式,收集、梳理各村在調解工作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打通村民法律咨詢的“最后一公里路”,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此外,律師服務隊每月還會定期開展普法講座,提高村民的法治思維和意識,助力法治鄉村建設。(漳州市文明網 閩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