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閩侯縣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表演——變臉
送文化 共享惠民成果
在文化設施最薄弱的農村,能像城里人一樣看戲、看電影、聽講座,是許多農民朋友樸素的愿望,這方面,閩侯縣積極探索,多措并舉,滿足了廣大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給他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實惠。
2018年初,盡管寒氣襲人,但閩侯縣大湖鄉大湖村禮堂內外格外熱鬧,2018年閩侯縣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在這里啟動,上午九時許,文藝活動還沒開始,現場已經擠滿了不少村民,為了能在家門口免費觀賞到省文化館的“高大上”演出,村民們都早早就來到了這里。
在歌伴舞《福到了》的喜慶氛圍中,“三下鄉”文化惠民演出拉開了序幕,隨后陸續上演了變臉、雜耍、獨唱、手風琴獨奏、閩劇《喜娘之歌》等極具閩侯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藝節目,濃郁的“蝦油味”讓村民們倍感親切。
福州市閩侯縣每年都積極開展“三下鄉”活動,開展閩劇、評話下鄉和定期會書等活動200場,組織實施農村電影“2131”放映工程和公益電影進校園活動等放映電影4417場;堅持共建共享原則,在各鄉鎮(街道)推行“訂單式”文化服務,打造特色站點建設、場所換服務、公益點單點將臺等,受到省市文化部門肯定;精心打造鄉鎮(街道)“周末農家戲臺”、“鄉鎮群眾文化藝術節”、“鄉村公益講壇”、“百村千場”文化惠民演出等常態化群眾文化品牌活動;舉辦“閩劇大家唱”、“閩劇票友”,開展舞蹈、古琴等各類公益性藝術培訓,不斷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極大提升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諸多文化惠民“大餐”,已逐漸成為鄉村群眾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得見、吃得著的“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