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議會議長張永江與志愿者們合影
文明風11月14日訊? 連江縣擁有長達238公里的海岸線,沙灘連綿,島礁棋布,風光宜人。與臺灣、馬祖列島一衣帶水。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每年全球向海洋傾倒的垃圾高達700萬噸,海漂垃圾日益泛濫,海洋環境進一步惡化。我們所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正在被污染,并且這樣的污染離我們并不遙遠,甚至就在我們身邊!
近日,連江縣黃岐四海環保志愿服務隊22人途經黃岐“小三通”赴馬祖牛角,與馬祖“連江縣退休公教人員協會”、“環資局”、“南竿鄉公所”等兩岸同胞攜手開展第十二期“藍海環保行動”凈灘活動,共同守衛美麗家園。
盛夏時的馬祖海灘,奇幻而朦朧的“藍眼淚”景觀令人嘆為觀止。但此時形形色色的塑料瓶、舊廢網具等隨著潮起潮落,“亂入”在淚海中漂移、擱淺,不禁讓大家皺起眉頭。在南竿島牛角的沙灘上,,隔海相望的兩岸志愿者們相聚初識的緣分就此展開。撿垃圾、扒碎石、分類清理......一抹又一抹紅色在海灘上緩慢而有秩序地流動,兩岸志愿者之間的交流從開始的小聲到后來的熱鬧,在這廣闊的海灘上一點點地傳遞。隨后,在志愿者的帶動下,在現場當地的很多游客也紛紛加入了清潔隊伍,盡管有些志愿者累的滿頭大汗,但是臉上依舊洋溢著明朗的笑容。
“藍海環保行動”一直持續到下午4時,緊接著志愿隊一行與馬祖“環資局”等單位舉辦民間環保座談會。期待能通過兩岸交流共同來減少海漂垃圾。
活動現場
在馬祖,“不怕被笑憨,討海人堅決要救海”是形容漁民自發打撈海上垃圾的一句話。當地“環資局”號召漁民在能力范圍內打撈垃圾回岸上,日復一日的堅持激勵越來越多漁民將垃圾帶回,并給予漁民們一定獎勵用來換取垃圾袋、衛生紙等日用品。
據介紹,馬祖當地“政府”、“環資局”和當地學校師生每月都會合辦凈攤活動,并鼓勵觀光游客借以生態旅游參加凈攤,合力幫忙解決海漂垃圾......
馬祖方面表示,環保座談會的召開對于加強海洋環保的保護具有重大意義,清理海洋垃圾,最重要的是伙伴關系。此次兩岸同胞攜手開展凈攤活動,座談會上一起建言獻策,不僅清潔了海漂垃圾,更豐富了兩岸同胞的對話交流。
四海志愿服務理事長林金松說,海漂垃圾是兩岸民眾都要面對的話題。大陸連江縣是養殖大縣,制造了非常多的海漂垃圾,現在政府已從源頭做了很多控管,如,獎勵更換環保漁具器材等,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民間團體也會做好分內之事,共同維護海洋生態環境。
近年來,連江縣沿海各地逐步加大海漂垃圾治理力度,針對主要的海灣和魚排養殖區開展綜合整治。目前,正在海洋漁業養殖區推行經久耐用的塑料網箱替代了傳統的泡沫網箱,減少海漂垃圾污染源。我縣在全省范圍內首推綠色生態養殖模式,實行養殖海域生產、生活垃圾集中上岸處理、海漂垃圾定點包干清理等制度,引導當地群眾自覺保護海洋環境,對海漂垃圾進行常態化清理。
這次的凈灘行動,是借以海峽兩岸志愿者與海之名,創兩岸首舉,肩負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行動。連江,因海而名,向海而興。兩岸同胞,一衣帶水,面向著同一片海,給予了它無上的光榮,無比的尊重。(連江縣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