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廣平鎮萬宅古村落銀杏公園一角
留住鄉愁鄉音: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我們徒步來到均溪鎮太山崎,仿佛置身原始森林里。林氏族人介紹說:根據族譜記載,洪武三年間,太山崎還是個荒野。有個獵人帶了條狗到那打獵,結果那條狗最終不回家了。于是那個獵人便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了,這個人就是太山崎的鼻祖,林氏五五公,從洪武三年間,歷史已有640多年,信這里必定是塊風水寶地。
太山崎隸屬于均溪鎮下的一個小村莊,離縣城14公里。這里平均海拔1100米,空氣清新、群山環繞、古樹參天,人們說離天最近的地方。我們在這里逗留一段時間,翻山越嶺來到隔壁另一個鄉鎮太華鎮魁城村,連家小妹告訴我們:“太山崎是母親嘴里念叨的地方,在我記憶里就知道它的陡峭,母親曾經無數次挑擔子從魁城出發,爬上太山崎到城關的路,也是大田縣后路一代鄉鎮通往閩南、尤溪縣通往漳平縣官道。舅舅說,自從修了水泥路,那小路早就荒涼一片,無人涉足”。
改革開放后這個村的人,逐步向城里搬遷,現已無人居住,留下100多座瓦房古建筑依然可見。在今年鄉村振興戰略中,均溪鎮向外推介“太山崎夢想”項目。8月9日,該項目與泉州伯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以保護太山崎村現存歷史遺存古建筑保和整體提升改造為目標,計劃總投資2.5億元,將充分開發當地特色,打造高端特色民宿和文化名人書院;建設游客集散中心、餐飲中心、農特產品購物中心;配套建設休閑棧道、景觀平臺等休閑設施。同時積極推出農家樂體驗、手工藝品自制、古道游等特色服務,滿足游客“重個性、慢生活、深體驗”的休閑需求,努力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文化休閑旅游度假示范區。留住鄉愁文化,不僅保護了太山崎生態資源,而且加快實施大田縣文旅產業的發展。
來到廣平鎮萬宅村,村里人介紹:“村里方圓一公里范圍內有200多年銀杏樹30多株,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大一株有近900年歷史,古銀杏樹把萬宅村點綴得美不勝收”。這個村是一座以余氏家族為主的血緣村落,這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村寨集古堡、古屋、古樹、古洞、古寨址、古風、古韻于一體,被評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是省歷史文化名村。左右的果,果子可入藥,在物資匱乏年代,銀杏果成為救命樹。萬宅銀杏群落歷史悠久,樹齡在200年以上的有23株,總面積有1平方公里,其中被評為三明市首屆樹王的樹齡達818年,是南方少有的銀杏群落。讓村民們看到了增加經濟收入的前景,家家戶戶繼承祖業,大面積種植,已達到200畝。銀杏備受游客青睞,每年冬至前后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在鄉村振興戰略活動中,廣平鎮牽頭,老百姓配合,在萬宅村修建銀杏文化公園,紀念先賢?余成觀。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再現了該村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村史鄉賢的文化印記,激發出村民的文化認同和鄉愁的文明記憶。元代時該村“鄉賢---余成觀”,在福建省漳州擔任知事,發現家鄉氣候適合銀杏樹的生長,拿回種子到村里種植,于是村內就有這些銀杏老樹。銀杏公園里還寫上一幅對聯“千年銀杏澤桑梓,萬宅成觀啟后昆”,表達對古代鄉賢的崇敬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