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美麗鄉村游人如織
文明風11月7日訊(通訊員 童長福 魏興谷 文/圖)8年前,這里曾是遍地長草的荒山野地,如今,這里幾百畝的生態觀光園一碧萬頃。
500余萬元的資金投入、5000多畝的土地流轉、“竹山軌道”的引進……從一個沒有特色產業優勢的偏僻貧困山村,到如今家家種植花草、高效經營林竹、旅游產業風生水起的旅游村,在永安市上坪鄉上坪村,扶貧“路”上故事多。
旅游引來扶貧“源頭活水”
最先感受到旅游扶貧實惠的是上坪村村民羅大姐。
羅大姐是上坪村貧困戶,5口之家,兩個孩子上學,婆婆常年臥床不起,丈夫身體虛弱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里粗放經營3畝耕地和10多畝竹山,一年到頭也就萬把塊錢收入,生活過得很是拮據。
自從佳潔公司投資建設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有了牡丹節、盤活了上青槐沿線旅游資源之后,來上坪看牡丹、賞桃花、登天斗山、游九龍竹海的游客越來越多,飯店的生意越來越好,原來只有店老板夫妻經營的小飯店,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大酒家。5年前,羅大姐來到了酒店做服務員,每月收入近2000元,不僅改變了家庭入不敷出的貧窮局面,而且還可以將自家的農田流轉出租,增加一份收入。
像羅大姐一樣“分”得旅游“紅利”的還有張阿姨。張阿姨家庭貧困,每年就靠養點雞鴨、種點青菜、采點山貨販到城里去賣,賺錢養家糊口。自從上坪的旅游熱火了之后,她的雞鴨、青菜、山貨,在上坪飯店就一銷而空,不僅省下了運費,而且實現了農特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零距離。幾年下來,夫妻倆也買起了農用車,跑起了運輸業務。
自2013年10月以來,短短5年不到的時間,該村每年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最高峰日游客量近萬人。大量涌入的人流,帶來了脫貧的商機,也讓村民們切身感受到了這種商機,開始經營各類小吃攤點、食雜店、農家飯莊等“農家樂”服務業的農戶達50余家,生意紅火,收入可觀。
能有今天的變化,要感謝永安佳潔公司,是他們帶來了投資、引來了游客。”羅大姐說,店內員工都是本村貧困戶。
上坪鄉財政比較薄弱,有限的財政收入不僅要維護鄉政府的日常運轉,還要投入基礎建設,為解決扶貧問題,上坪鄉黨委政府多次找到佳潔公司協商。佳潔公司于2013年3次分別從旗下佳潔置業公司、天斗生態公司、綠都投資公司籌資支持上坪鄉基礎設施改造建設。
“對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村里以旅游關聯產業、集鎮商鋪、關聯產品及原料銷售等多種方式讓貧困農戶參與其中,幫助貧困戶以可持續的、自我發展的方式實現有尊嚴地脫貧。”上坪村干部小陳說,8年前,僅靠竹山這單一收入的上坪村民,每年清明筍期一過,就紛紛外出打工。如今家門口就業機會多了。
2014年,地處上坪村的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被國家農業部、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17年入選國家農業部“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景點線路200條”,并再次入選國家旅游局和十二大銀行共同推薦的《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理由開發項目500強》。
花卉激活濟貧“蝶變動力”
走入上坪村,猶如走進了開放式的農民公園,整齊劃一的村落、郁郁蔥蔥的花草樹木、特色的小橋流水,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畫卷。
蝶變后的上坪村,是“美麗鄉村”的一張名片。自從天斗生態建設有限公司與上坪村開展村企合作以來,佳潔公司與村兩委堅持傾聽群眾意見,在帶動村民發展生產的同時,謀劃以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從更高層次打好脫貧攻堅戰。自2013年起,天斗生態有限公司先后投資500多萬元用于上坪村的衛生環境整治,完成了上坪村2公里防洪堤建設及河道清理、上坪村街道的管線下地改造工程,并資助上坪村進行村街道的立面改造工程,對上坪村主街道兩側的房屋重新進行修繕、改造,為村里購置了垃圾清運車、公用垃圾箱(桶)等設施,承擔了上坪村每月的公共衛生清理費用。公司還牽頭聯合鄉政府、村兩委共同成立了“村衛生整治委員會”,制定了《村規民約》,加強環境衛生習慣的宣傳教育與管理。
“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建設規劃,向當地農民流轉土地約5000畝,其中林地約4000畝,農田約1000畝,使上坪村這些高海拔地區的山林和荒廢的山壟田充分得以開發利用,進一步盤活了資源,提升了農業要素價值。”村干部小陳說。
從2014年起,佳潔公司免費向村民提供牡丹花苗,鼓勵村民庭前屋后種植牡丹花,每年在村民中舉辦“最美農家庭院牡丹”評比活動,帶動村民在種植花卉銷售、增加收入的同時美化自己的家園。僅2014年就評選出20余戶“最美農家庭院”,發放獎金3萬余元,這些活動和辦法激發了村民種植花卉和共同參與美化家園的主動性、積極性。目前,已形成了以上坪村為中心,匯集周邊的甲圣村、鐵釘石、西溪等村落高山花海村。
“我到公司快5年了,負責基地花卉種植技術的管理和指導。公司租用了我家5畝地,每月除了領取3000元的聘用工資外,還有每畝年300元至500元不等的地租收入。”村民陳國汀說,公司不僅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還拓寬了村民就業扶貧路,全村50%以上的村民除了有一份固定的地租收入外,還能在公司上班領取工資。
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涉及森林經營、花卉管護、旅游開發、餐飲接待,需要并消耗大量農村勞動力,天斗生態建設有限公司現有員工近300人,除少數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外均聘請當地農戶,人均工資每月2000多元,年可增加上坪村民收入近10萬元,花卉產業帶動村民脫掉了貧困帽。
“竹山軌道”鋪就脫貧之路
這些天,上坪村的竹農陳紹源,正忙著給家里的40多畝竹山進行施肥。
自從鄉里成立了竹業公司后,佳潔公司便積極引導他在自家的竹山里建起了“軌道”、裝上了軌道運輸機。竹山成了現代竹林科技經營示范點后,陳紹源就在竹山里忙開了林下套種、竹林施肥,利用新技術高效經營竹山。如今,這條“竹山軌道”承載了他一家人脫貧致富的希望。
竹山軌道搬運機的運用,不僅破解了地勢陡峭、運輸受阻這個難題,而且還拯救了人力短缺問題。據測算,一臺軌道搬運機大約可減少10個工人,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提高了作業效率,“竹山鐵路”為竹農開通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在科學流轉,盤活農業要素的同時,讓企業資本進山,增強山村發展后勁。”村干部小陳說,為經營好流轉土地,天斗生態有限公司和綠都投資公司發揮長期經營商品貿易的資金優勢,籌措計劃投資介入林業生態產業開發,成立了竹業公司和花卉公司專門經營農田和林地。
目前,永安市已安裝有竹山軌道搬運機34臺,對解決陡峭竹山運輸難題,提高竹山作業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實現竹林運輸機械化,促進竹林有效開發利用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永安市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