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村規民約 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記者了解到,在推動玉塘村為區、鎮兩級示范村的過程中,張坂鎮組織村委會、村老協會、群眾代表等多方討論后,編制了內容翔實、簡單易操作、貼合群眾實際的《玉塘村關于民俗改革的幾點意見》,對婚喪喜事的宴請人數和桌數、違約處理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確要求,逐步改變原先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的不良風氣。同時,組織老協會、群眾代表入戶宣講,鼓勵群眾喪事簡辦、喜事新辦、神事不辦,把節約下來的禮俗開支用于支持村中的居家養老服務點建設和村級文體活動場地建設,得到了群眾的理解支持。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張坂鎮通過建章立制,規范行為,以點帶面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張坂鎮黨委秘書駱舒說,張坂鎮發揮駐村干部的作用,逐村指導健全《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等有關配套標準和措施。紅白理事會等村規民約執行組織能夠為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張坂鎮因而充分調動村級老協會、宗親會的積極作用,選聘村黨員干部和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紅白理事會負責人,全面監督工作落實。記者了解到,近期,張坂鎮各村的老協會正在換屆,之后紅白理事會等“四會”還將進一步完善。目前,玉塘村的示范作用得到了體現,全鎮各村移風易俗工作做到了學有標準、看有樣板、取長補短、整體提高,各村成立“一約四會”的總量已達到90%以上。
依托名人故居 建設家風教育基地
“我們將移風易俗工作列為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之一,堅持重在正面引導、重在道德養成、重在群眾自覺的原則,堅持以黨風帶民風,樹立文明新風尚。”張坂鎮黨委書記程碧民介紹,今年以來,張坂鎮黨委搶占思想教育陣地,著力在全鎮營造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社會氛圍。比如,組織各村利用廣播喇叭、宣傳欄、張貼標語、新媒體平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宣傳婚喪事大操大辦的危害;通過召開黨員干部大會、群眾代表大會,向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常打招呼、常敲警鐘,摒棄陳規陋習;及時對有婚喪事大操大辦苗頭的人員說服教育,進行正確引導。
不僅在婚喪嫁娶的改革上下足工夫,張坂鎮還通過文化引導,讓移風易俗的新風吹拂每個角落。張坂鎮利用各村文化資源和特色,建設一批名人故居展館、黨史文化園和群眾文化陣地,包括孫易彬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侖前村黨史文化公園、玉埕村黨建宣傳欄等;深入挖掘區域內優秀家風文化,在上塘雕藝街、張坂中學建設家風家訓傳承長廊;依托鎮綜合文化站成立張坂文化研究會,組織收集整理孫經世、黃保欣等9位歷史人物傳記,在浮山村統一為鎮域內文化名人樹碑立傳,傳遞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