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婚喪喜慶等大操大辦”系統而復雜,除提倡、允許、不準辦明確到桌數、天數和“每對夫妻只能辦一次結婚酒”、“一個家庭只能辦一次喬遷酒”外,光澤縣還建立了相關部門各司其責、互相配合的聯動機制和鼓勵基層創新服務形式,為群眾新辦、簡辦婚喪喜慶提供節儉、便利、健康、文明的服務。
司前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以姓氏祠堂和閑置校舍或集體倉庫為平臺,以“紅白喜事理事會”為依托,一條龍為婚喪喜慶服務做法,很快在全縣推廣。自帶餐具桌椅、食材和幫工為辦酒家庭服務的“鄉廚”今年也遍及城鄉。
應付怎么辦?
獎罰分明:變“軟要求”為“硬必須”
寨里鎮太銀村人均20多畝毛竹林,是個幾乎無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較富裕的建制村。全村人都在家里,“有來無往非禮也”,大小喜事必辦酒,禮金也重,村人雖心里無奈卻照常有喜照辦、有請必去。可今年以來,太銀村變了,變得婚喪喜慶都新辦、簡辦、少辦、不辦了。村黨支部書記吳禮才說:“因為好的有獎,違反的有罰。”
在太銀村部門口貼著一張大紅榜,上面寫著雷求花等34名未辦生日酒人的名字。“萬事開頭難。頭年只要不辦喜慶酒的都獎500元。”吳禮才說,“違反的,分兩層處理:普通村民批評教育,不評文明戶,貧困戶不慰問;是黨員干部的,輕者由黨支部紀檢委員追責談話,重者由鎮紀委問責。”
沒有獎懲跟進的事很容易流于形式。尤其像“婚喪喜慶”這種自古以來形成,喊了幾十年仍依然在辦,且越辦越濫、呈攀比之勢的陋習,沒個獎罰分明措施,是很難回歸文明的。寨里鎮黨委書記揭水才說:“今年我縣整治婚喪喜慶大操大辦陋習能令行禁止,從試點到推開,都扎實推進,特別注重獎勵和問責,遵規都得好處,違規者付出代價,正氣才有成長的空間。”
縣委文明辦把“婚喪喜慶等大操大辦整治”納入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社區、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創建標準和考評體系。違反者,扣除其本人當年全部文明獎金,其分管領導和主管領導各扣當年50%文明獎金,一個單位出現了3次以上下降文明單位級別,5次以上取消文明單位參評資格。
紀檢監察機關則把黨員和公職人員執行“婚喪喜慶新辦、簡辦和少辦、不辦”納入執紀問責范圍,明確報備紀律,嚴格辦酒情形、桌數、餐數,特別是辦酒主人身份和吃酒人員與辦酒人員的關系。截至10月中旬,全縣已約談違規辦酒36人次,及時制止擬違規操辦婚喪喜慶26起。
“無奈”遇真功,文明成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