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樂書法班
文明風10月24日訊(通訊員 胡蘇鳳)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國家大力提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精神文明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影視歌舞、琴棋書畫,還有旅游遠足、運動健身這些在過去都屬于富人的娛樂項目,而如今它們都已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也大大地豐富了百姓的業余生活。40年間,尤溪沈城居民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也日益增多,扎實的成效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勾勒出了一幅清新、和諧、富足、自在的沈城“畫卷”。
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后的今天,尤溪許多市民群眾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休閑娛樂方式。一起聽聽一群樂把音樂當成精神“食糧”的退休老人,他們講述從過去到現在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變化。
在老年大學教師盧建新家中,吹拉彈唱已經成了日常所需,這些年來,他和他的“老”伙伴們,樂把音樂當精神“食糧”,在“玩音樂”的路上始終步履不停。盧建新告訴記者,在過去,人們可選擇的娛樂休閑方式很單一,也很被動,當時的生活條件并不足以去發展這些業余愛好,如今,時代進步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也悄然發生著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后的今天,尤溪許多沈城市民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休閑娛樂方式。
從一年難得看上幾回的露天電影,到個性化的家庭影院;從收音機中收聽樣板戲,到遍地開花的KTV;從單純地追求“吃飽飯”,到追求生命質量的健身運動……沈城居民休閑娛樂方式的變遷,折射出改革開放40年經濟的迅速發展、時代的進步給人們思想觀念上帶來的新變化。
從沉寂單調到豐富多彩,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可以說是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從過去的黑白電視、電影、小人書還有收音機,到如今多層次、多內涵的文化生活,改革開放不僅給我們的物質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變化,也為我們的精神生活開拓了一片新家園。今年67歲的林蓮英曾在香港定居近40年,2011年退休回到尤溪以后,她便報了老年大學的器樂班學習中阮,相比于都市生活的繁華忙碌,她對家鄉人民精神生活的變化也是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