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27日訊(通訊員 吳彩云/文 楊秋燕/圖)城市百姓生活,更生動地體現于“民以食為天”中,落實在大大小小的市場商場里。
永安市最大的“民食”市場,就是位居鬧市中心、五四路側、巴溪河岸的巴溪農貿市場。市場屬于“老舊市場”,其保潔難度相當大。可以說,這是永安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一塊“短板”,市場的整潔與否,直接關系到城市的“文明臉面”問題。
永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城“短板”問題的解決,從決策高度和行動角度,凝心聚力從最難“啃”的巴溪農貿市場改造入手,啟動創城“短板”攻堅戰。
一是制定攻堅計劃。早在今年4月,永安市就召開常委會,專門研究巴溪市場改造問題,決定由市住建局牽頭,提出巴溪農貿市場搬遷或改造擴建選址的規劃意見。此后,永安市住建局積極行動,組織人員“無數”次進巴溪農貿市場“勘查”,精細策劃擬定方案。
二是借鑒先進經驗。在這場創城“短板”攻堅戰中,如果說永安住建局是實力是“兵力”,是一線的“戰士”;那永安市委文明辦等相關單位,就承擔“作戰參謀”的責任,上傳下達協調步調責無旁貸。酷熱的8月,市委文明辦與商務局、城管局相關人員,一并到漳州學習農貿市場建設管理經驗,通過“實地取經”的理論武裝,因地制宜細化創城“短板”攻堅“設想”,推進實際攻堅行動。
三是組織現場辦公。從9月開始,永安市長溫欣傳一行到巴溪市場調研,召集與此相關的各個部門現場辦公,集思廣益、優化方案,具體商量“拍板”需要解決的相關問題,加快改造進度。市長強調要做到一次性規劃、一次性建設、一次性到位,爭取早日把市場改造工程動工并完成,服務于民。
永安市將巴溪市場改造納入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以這一“大項目”啟動創城“短板”攻堅戰,優先解決群眾反應最強烈的問題,穩步有序推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轟轟烈烈展開。(永安市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