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典型,以點帶面倡新風
移風易俗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從小到大,由點及面。該鎮(zhèn)積極樹立典型,以典型帶動后進,傳播好經驗,帶動移風易俗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是以“身邊好人”倡新風。該鎮(zhèn)積極參與各級“美麗家庭”、“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并開展本級“和諧家庭”、“好兒子”、“好兒媳”等評選活動,營造和諧文明氛圍。格內村戴朝陽、戴琴珠家庭獲評泉州市最美家庭;明新村評選出“文明家庭”、“和諧家庭”、“黨員家庭”、“光榮之家”等100多戶;蓉中村以“和諧家”建和諧村,評選“六好文明家庭”100多戶;二是“家風家訓”倡新風。該鎮(zhèn)不斷深化“家+文化”建設,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入選福建省第一批家風家訓鄉(xiāng)賢文化館,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蕓塘村慈恩閣入選南安市家風家教示范基地。據統計,今年接待參觀人次5000多人次。泉州紀委監(jiān)委、宣傳部、文明辦等部門紛紛點贊該鎮(zhèn)通過好家風引領好民風、好政風的經驗做法。三是“以文會友”倡新風。2012年,該鎮(zhèn)率先在福建省成立首個鎮(zhèn)級文聯,幾年來,下屬各協會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創(chuàng)作了一批優(yōu)秀文藝作品。如,梅山人“兵歌老人”候世恭與李聰穎共同作詞作曲的《我背媽媽去看病》,傳遍南安;青年畫家林向軍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2018年作品《黃金甲2017》獲得第二屆福建省美術書法雙年展金獎提名。
四、抓落實,思想浸潤出成效
移風易俗工作重在鞏固和提升,要把移風易俗工作做為開展工作的源動力和落腳點,并通過抓好工作,進一步鞏固移風易俗成果。一是推動殯葬改革工作。該鎮(zhèn)積極倡導移風易俗,改變村民落后殯葬觀念,埔仔村利用蜂腰角落村的一個小型活動中心,作為文明祭掃、簡辦紅白喜事的陣地。在省道307過境線征遷工作、競誠路征遷和曉山小學拆遷工作中,做細做通群眾思想工作,順利完成墳墓拆遷任務,共拆遷墳墓246座,沒有發(fā)生一起因拆遷墳墓引起的上訪事件。二是推動“黃賭毒”整治。該鎮(zhèn)協助南安公安局破獲涉案2.7億的特大網絡賭博案,并開展“禁賭禁毒掃黃”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充分打破固定思維,在全市率先在微信公眾號開通“鎮(zhèn)長熱線”,收集群眾舉報、意見、建議,其中群眾關于“黃賭毒”等現象的舉報共3條,及時整治處理,還鄉(xiāng)村一個文明健康的精神環(huán)境。三是推動“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該鎮(zhèn)在持續(xù)移風易俗后,各村改變了鋪張浪費的陋習,“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進一步提升。蓉中村、林坂村“泉州市特色村鎮(zhèn)”創(chuàng)建有序推進,“智慧燈光”創(chuàng)建經驗吸引全國各地考察團前來考察學習。該鎮(zhèn)還率先在福建省投入運行首個鄉(xiāng)鎮(zhèn)級公共自行車系統,首期設立30個租賃點,投放300輛“小紅人”,倡導健康出行,樹立文明新風。(供稿:南安市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