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21日訊(通訊員: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 通訊員 何興明)連續三屆獲得省級文明城市稱號的山水小城邵武,把城市建設做在人先、城市治理想在人前,有條不紊地為繪好的城市藍圖提供細密針腳。
城市管理,繡花功夫這樣下
全省新一批省級文明城市名單中,邵武市作為縣級市已連續三屆獲得省級文明城市稱號。一座山水小城,何以能取得這樣傲人的成績?
先繪藍圖后“繡花”,超前的城市規劃和精細的城市治理方式是邵武擁有大氣、利落的城市氣質的秘訣。“邵武城市的基因好、底子好,一座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邵武市委書記何光松說。
四十年繪一張藍圖
邵武在城市規劃上抓得早、抓得實,如今四縱七橫的城市框架,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成型。
“1978年,省里組織‘農業學大寨’下鄉工作隊,下派到邵武的工作隊成員,恰好都是規劃建設方面的專家。”曾參與邵武首個城市總體規劃的林永巖回憶。當時,邵武市把人才留在縣城,促成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1982年,邵武首個城市總體規劃獲省政府批準,成為全省首個正式獲批的縣級城市總體規劃。
這份高站位、高標準、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在當時的縣級城市首屈一指。在規劃指導下,城區內解放路、五一九路、五四路等骨干街道網陸續形成。
“首個總體規劃關于城市基礎框架的規劃合理,即使現在看仍不過時。”林永巖說,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邵武善用巧思解決困難。當時城區中心規劃一條路,由于財力有限無法一步到位,規劃部門在附近高樓的樓頂上,用鋼筋和儀器搭設測量控制點,派專業人員常年開展城市建設的定位控制,才確保規劃不走樣。
由此,邵武城市規劃理念先人一步,不斷提升。新世紀之初,省內外專家在邵武召開城市發展戰略研討會,針對邵武城市建設提出“東擴、南移、控中、美河”發展戰略。如今,循著繪好的藍圖,邵武市整體的骨架基本未變,城市肌理得到進一步完善。
市容市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以往的市容管理方式比較簡單,細節無法兼顧,整治后回潮現象時有發生。”邵武市城建監察大隊大隊長陳文俊說,從去年開始,邵武市實行街長制,由城建監察大隊隊員擔任街長對城區主次干道經營秩序、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等情況進行實時監管,對占道經營、亂貼亂掛、亂搭亂建和亂堆亂放等行為進行勸導、制止及查處。“街長就像移動‘天眼’,能及時發現、反饋問題。”陳文俊說,今年,街長制擴展到城市15條主干道。
同時,邵武市抽調城管、交警、巡防等3個單位63人組成城市綜合整治工作隊,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進行聯動執法,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去年以來,已查處各類影響市容環境衛生行為500多起,對違停車輛采取記分、罰款、拖車等方式嚴處。
疏堵結合美化城市
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以前把車停在路邊抄牌罰款是常事,有了公共停車場后安心多了。”微型貨車司機梁先生拉完貨,把車停進距離居民區不遠的停車場。
如今,邵武市結合316國道和205省道改線項目實際情況,投入1300余萬元,在城市南部規劃建設四個總占地約112畝的公共停車場,提供各類車位2600余個。“幾個停車場分工明確,芹田停車場建設在國道邊上,為大型貨車提供停車休息點;壽山橋停車場合理利用橋墩下的空地,一個橋墩能停放四輛車。”城建監察大隊副大隊長高賢根說,利用現有資源,根據實際情況疏導車輛進入公共停車場,不僅有效整治車輛違停現象,也緩解了城市停車難問題。
流動攤點和夜市是城市治理中的頑疾,疏導分流、規劃場所,成為邵武提升市容市貌的手段。邵武市在福山腳下創新建設占地16畝的福山夜市疏導點,引導城區占道經營的夜市攤點和流動攤點集中規范經營。以往流動攤點多在城區繁華地帶“打游擊”,油煙、污水、噪音給周邊居民生活帶來極大影響。新建的福山夜市排水、排污、監控、水、電等設施一應俱全,環境衛生得到保障,目前已有近40家攤點入駐,逐漸成為市民夜宵的主要場所。在福山夜市不遠處,邵武市還打造了“一站式”二手車交易平臺,既解決了25家二手車、農用器械經營戶占道經營問題,又推動了二手車交易市場健康發展。
剛柔并濟以情治城
城市治理,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今年6月1日,邵武市通泰街道的愛心惠民市場投用。“城區里有許多散、弱、小經營戶沿街叫賣,既影響市容又缺乏保障。”高賢根說,如今惠民市場設置160個攤位供6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貧困戶免費使用,目前已登記130多戶,每天有60多戶進場販賣,解決了城區小商販“肩挑手拎、提籃叫賣”的管理難題。
在邵武市東南商業城繁華地帶的樓梯角,小推車造型的攤點格外顯眼,曾經推著板車沿街叫賣的殘疾人有了遮風避雨的經營場所。“城區幾條主干道邊緣長年有二三十位依靠修表、修鞋、擦皮鞋等為生的困難戶、殘疾人,取締存在難度。”邵武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局長陳懷宏說,邵武在城市中心商業區合理利用樓梯角、步道下的空間設置“愛心攤位”。20多個攤位經過精心布置,成為水果攤、修鞋鋪,在不影響市容和通行的情況下為弱勢群體解決生存問題。
“城市執法要有人情味,占道牟利堅決取締,但面對弱勢群體應該有所扶持。”陳懷宏說,剛柔并濟、以情服人成為邵武城市治理被市民點贊的秘訣。如今,邵武還建設了城市休息站,利用公廁、沿街商鋪設置“育嬰室”和開放式休息室,方便哺乳期母親、環衛工人等群體路過時歇腳休息。
“城市‘高顏值’體現著城市管理者對城市治理的重視和信心,治理城市如同治家,必須盡己所能,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邵武市委副書記、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曉說,邵武的城市建設做在人先,城市治理想在人前,有條不紊地為繪好的城市藍圖提供細密針腳。
記者手記>>>
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
趙錦飛
作為一個縣級市,邵武城區僅18平方公里,但這座山水小城有其獨美之處:街道寬闊大氣,建筑井井有條,環境整潔有序。這份“高顏值”源于一張整整繪了40年的藍圖。
然而,并非所有小城都能各美其美。比如,有的新興縣域產業園區和生活區不和諧,布局雜亂,道路動不動就“開膛破肚”。這些“城市病”的病灶在于規劃設計和執行上的缺陷。
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規劃管長遠,一張符合城市脈絡、統籌布局、顧及長遠的藍圖必將能穿越歷史,留給百姓一個宜居宜業空間。
邵武城市治理的啟示正在于此。首先,高起點高標準編制規劃。上世紀70年代末,這座縣級城市就敢為人先,請下鄉的省級規劃專家編制城市總體規劃,規劃以人為本,眼光前瞻,即使到現在仍不過時。其次,一張藍圖繪到底。拒絕規劃折騰,一任接著一任干,這張藍圖繪了40年,保證了規劃的剛性和嚴肅性,杜絕“規劃換屆”的現象,如此才成就今日之美。(中共邵武市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