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政府領導文明村鎮創建
文明風9月23日訊(通訊員 高巖)省級文明縣城對大田人來說,是一張文化名片、一塊金字招牌,我們連續兩屆獲得省級文明縣城稱號,凝聚大田這六年文明創建的成果,保住這塊牌子,意義重大,否則,對不起全縣人民的重托。文明創建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通過堅持政治引領、堅持項目帶動、堅持常態運作,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提升創城思想意識、完善創城基礎設施,優化創城人文環境,補齊城鄉發展短板。創建省級文明縣城腳步永不停歇,激勵更多市民做好人、行善舉,為建設多彩大田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大田縣赤巖小區一角
堅持政治引領,提升創城思想意識。習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后2次深入大田縣的6個村調研,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提出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是小康工作的一部分”“要打造村級精神文明陣地,推進村內精神文化繁榮”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全縣各級黨組織要樹牢“四個意識”,深入學習領會習總書記對精神文明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福建、對三明、對大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將其貫穿到精神文明創建的全過程、各方面,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水平。各社區黨組織要全面興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熱潮,進一步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內政治生活,積極開展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黨員掛包聯系居民等活動,努力把社區打造成黨的思想陣地。當前,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宣傳思想會議精神,把文明創建與鄉村振興戰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工作有效結合起來,抓出成效。
堅持項目帶動,完善創城基礎設施。文明創建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夯實基礎,打牢基礎,才能鞏固創城成果。緊扣項目發展抓創建,抓好創建促發展。按照“大手筆、大格局大配套、大平衡”的要求,科學布局農貿市場、停車場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加快推進莆炎高速、香山北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把每一個工程都建成精品工程、景觀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宣游的生態新城。各社區要按照“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場所最大化”的原則,優化社區場所配置,健全社區公園、休閑廣場、體育活動場所建設,完善老年人娛樂服務站、社區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社區夜校、文化宣傳服務站等服務站點,提高社區基層設施建設水平。把文明創建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載體,對照測評指標要求,集中力量促一促、推一推,全力補齊硬件短板,進一步加強軟環境建設,以創城加快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目標。要圍繞老百姓最關心最關切的民生項目去抓,最大限度地讓群眾共同參與創建,在創建中,共享創城成果。
堅持常態運作,優化創城人文環境。立足大田實際,突出實績實效,推動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創建活動項目化、具體化、常態化,進一步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大力弘揚社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二十四孝、紅色、廉政等本土文化資源,豐富提升“高山茶文化節”“民俗文化周”“書香大田”等活動,將大田元素融入到棧道綠道、特色小鎮、鄉村旅游點的規劃建設中,不斷提升大田的城市品位。各社區要深入開展“文明小區”創評、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大操辦”專項整治等活動,綜合運用市場、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鞏固提升“門前三包”“街長制”等經驗做法,探索解決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問題的新機制,努力為市民提供精細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推動城市管理常態化、長效化。各社區要在“智慧社區”建設基礎上深化網格化管理,按路段、人口數量、分類特點劃分管理網格,配備網格管理員,實行“定人、定崗定責”,構建鎮干部包社區、社區千部包網格、社區網格員負責樓棟的“鎮一社區一網格”三級組織架構,讓社區管理工作精細化、制度化。
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城鄉發展短板。以城帶鄉,解決好“重城區、輕鄉村”的問題。堅持以城區為重點,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創建工作從縣到鄉,以鄉帶村的創城工作新格局,讓廣大城鄉居民共享創建成果。加強統籌,做到“縱向到底”與“橫向到邊”全覆蓋。對照省級測評體系的任務分解細化,把每項任務落到單位和人頭。縱向到底,就是從縣直部門到基層單位都參與進來,層層簽訂軍令狀,消除腸梗阻、種好責任田,做到九牛爬坡個個出力。橫向到邊,就是從機關、企業到社區、學校一個不漏,所有任務要依次排開,齊頭并進地有序推進。著力補齊農村的“精神短板”,推進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充分發揮“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和“鄉村講師團”的作用,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引導群眾變“讓我干”為“我要干”,有效激發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做到城鄉發展并駕齊驅。把文明鄉村創建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將依托濟中、東坂、魁城3個傳統村落,東坂安良堡、建國琵琶堡,內洋村霧海茶人家,桃溪村閩中工委會址,梓溪村禪林大宗祠,梅林村三田文化廣場,魁城村連氏大宗祠,高星村林賢真仙廟,仙峰村漂流,周田村天燭峰休閑公園,大石村的永強家庭富硒農場等,全力打造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認真總結分析當前文明創建的新特點、新要求,文明創建要讓老百姓滿意,要把文明考評體系與百姓需求相結合,始終體現創建為民,滿意在民。(大田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