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秋、國慶等黃金周的到來,國內各地景點將迎來新一波的客流高峰期。趁著難得的小長假,和家人朋友們出行游玩,如今已成為不少市民的過節標配。而一些人的不文明行為卻構成了節日里的不和諧音符,比如在景區內肆意攀爬、亂刻亂畫、隨處丟垃圾……文明旅游已成節日的一道重大考題。
從本質來看,游客在旅行時任性而為,是國民精神文化層次與經濟實力出現了斷層。誰都知道“亂刻亂畫沒素養,隨意攀爬不文明”,但這長久以來形成的旅游陋習,在破窗效應的加持下,糾偏起來又非一時之功。要淬煉國民文明出行習慣,讓節假日文明旅游成為一種時尚,道阻且長。文明旅游不單單是景區和游客一方面的事情,只有多方面齊心配合、緊密攜手,大力倡導文明旅游的社會氛圍,助力游客養成良好旅游習慣,才是上策。
旅游部門要加強景區配套設施的科學規劃和建設。長假期間,許多熱門景區人山人海,對景區的管理配套無疑是巨大考驗,若景區規劃不夠科學完善,忽略垃圾箱、衛生間等配套設施的建設,造成游客不便,就容易讓游客出現不文明的行為。只有增強景區自身管理能力,提高景區服務水平,才能將游客的文明行為與景區的秀麗景色越拉越近。
社會各界要一同努力,共樹新風。要加大文明旅游宣傳力度,增強國民旅游法制觀念,積極倡導文明旅游,及時曝光不文明行為,從而在宣傳上扎緊文明出游的籠子,培養公眾的文明旅游意識。要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組織志愿者在景區內分發文明手冊,及時勸阻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引導游客做中華文明的傳播者、踐行者。
游客要加強自律,做到知禮受禮,文明游覽。要自覺恪守公德,講究禮儀,愛護環境,尊重旅游目的地文化習俗,充分意識到“文明是最美的風景”,做一個“除了腳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回憶,什么都不帶走”的文明出行人,以文明的言行舉止為自己加分。
中秋、國慶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是家人、朋友聚會出游,聯絡情感的美好時光。我們在享受節日之舒適悠閑,踏山看水之愉悅、探訪名勝古跡之欣喜的同時,更應當正視這個節日對旅游不文明行為的拷問。希望每一個正在途中,或即將踏上旅途的人,都能在旅行的背包里,裝進文明和涵養,時時處處、點點滴滴將“文明”進行到底。只有文明一路作伴,才會擁有一路的好風景。(長樂文明辦/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