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深化宣傳教育內容。要大力弘揚社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二十四孝、紅色、廉政等本土文化資源,樹立孝老愛親、文明節儉的文明新風。通過設立宣傳欄和公益廣告、懸掛宣傳標語、組織專題宣講、宣傳車巡回宣傳、村莊的大喇叭天天講等形式,確保宣傳教育“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大田縣電視臺、網絡媒體等宣傳平臺,以“除陋習、樹新風”為主題,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文明新風教育、科學知識普及和法治教育,引導人們崇尚科學、破除陋習、遵紀守法,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大力宣傳黨和國家推動移風易俗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移風易俗的認同感和參與度。要強化典型示范,通過深入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活動,在全縣推選出一批在移風易俗工作中涌出來的先進模范人物,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崇尚移風易俗的濃厚氛圍。同時,要積極總結和宣傳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確保移風易俗工作工作深入推進、快見實效。樹立一批好家風典型,宣傳移風易俗新變化,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群眾。加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教育,曝光不文明、不衛生行為。針對少數農村地區出現的大操大辦、薄養厚葬、黃賭毒、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現象,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設立有獎舉報電話,積極引導群眾監督,加大網絡、電視、微信等媒體的曝光力度,形成警示效應。移風易俗宣傳除了平時堅持不懈,更要抓住重要節點,有針對性地提前介入,加大宣傳頻率,營造輿論聲勢。同時,要剛柔并濟,既要大張旗鼓,又要和風細雨,講究方式方法,幫助群眾厘清文明風俗與陋習,在宣傳的基礎上,以完善服務破舊立新,在堵的同時做好疏的文章。充分發揮農村鄉賢作用,大力宣傳移風易俗,使他們在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風文明中,展示更大的作為,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不斷豐富宣傳教育載體。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家風是人生的第一堂課,家風的熏陶和濡染對于一個人的性格特征、行為習慣、價值取向、生活態度等有著決定性作用。通過一代代家庭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大量的家規家訓,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當前,在“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的過程中,有必要注重家風家教,以培育優良家風為載體,塑造健全人格,涵養淳樸民風,營造清廉政風,進而開創社會文明之新風尚。加大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力度。開設“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專題專欄,報道各地推動移風易俗的經驗做法,曝光一批婚喪喜慶大操大辦等反面典型,增進人們對推動移風易俗的認知認同。要加大優秀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推出一批反映移風易俗內容的通俗讀物,創排一批體現移風易俗主題的文藝節目,引導人們養成良好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要進一步強化輿論監督,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批評“天價彩禮”、婚喪喜慶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要創新宣傳教育方式,運用全媒體多樣化傳播形式,吸引人們參與互動,促進交流和提高。移風易俗需要大張旗鼓宣傳。取得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是推動移風易俗的重要基礎,其著眼點在于“心動”。心動是行動的先導,心動才能行動。而心動的觸點又在于刺激人們的觀念,影響人們的觀念,大張旗鼓地宣傳,需要官方積極作為,也需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宣傳移風易俗的政策,宣傳黨委政府創造的服務環境,宣傳黨員干部的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群眾,使移風易俗真正入腦、入耳、入心,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移風易俗是大勢所趨,人人有責。移風易俗,久久為功。讓我們切實把移風易俗擺上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深入扎實推進,不斷取得新成效。(大田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