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組織落實移風易俗主體責任情況督導檢查現場?
文明風9月17日訊(通訊員 楊陽)今年來,鯉城堅持黨員和公職人員帶頭,逐步實現移風易俗經常化、婚喪喜事規范化、民間習俗文明化,促進移風易俗建設。7月,鯉城在全市率先推行喪事擾民網格化綜合治理,劃分社區網格片區,有效發揮喪事網格治理前置宣傳、事先介入、勸導通報、督促約束作用。試行一個月以來,已按規范完成65起喪事辦理申報和過程監管,喪事擾民行為得到基本遏制,并涌現出延陵社區遷建宮廟祖厝集中喪事辦理場所、仙塘社區不辦神事辦球賽等典型案例。
一、上下聯動聚共識除陋習
一是自上而下,統一思想廣泛施行。出臺《鯉城區移風易俗責任清單》,細化責任分工,層層傳導壓力;實施移風易俗季度會議制度,區委主要領導2次專題聽取、逐一點評,部署推動;3次有針對性地組織街道社區主干到兄弟縣市區學習,吸收特色做法;實現區、街道、社區三級培訓全覆蓋,今年來開展培訓91場。結合社區換屆選舉,強化宣傳引導,組織各社區重新修訂移風易俗社規民約(包括倡揚厚養薄葬、喪事辦理習俗、出殯線路、停放地點等)。召集喪事“一條龍”中介以及搭棚、法事、鄉廚、陣頭等經營人員,宗教教職人員及民間信仰場所管理人員,餐飲行業(酒店)和物業管理等從業人員600多人次進行宣傳督導,開展自律承諾。二是自下而上,尊重民俗匯集民意。多次走進街道社區召集社區兩委、老人協會負責人召開工作懇談會,掌握喪事禮俗,探討陋俗整治,在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制定出臺《鯉城區移風易俗辦理婚喪相關事宜的指導意見》,明確婚喪喜慶事宜相關限制標準、注意事項,倡導既符合傳統文化習俗又倡導節儉美德的新風尚。三是專項整治,集中清理歪風陋俗。啟動為期三個月的婚喪陋習擾民專項整治,重點整治搭棚占道阻通行、噪音擾民陣頭龐大、沿路燃放鞭炮撒紙錢等陋習,形成整治工作常態。民政、公安、交警、執法、住建等部門和各街道根據職責分工,依法依規強力推進專項整治行動,通過每周一抽查、半月一會商、每月一例會,抓住關鍵環節,整治突出問題。在專項整治的基礎上,7月中旬印發《鯉城區喪事擾民網格化綜合治理實施意見(試行)》,將實踐成果上升為制度規范,促進移風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二、線上線下建網格明責任
將社區已劃分的每一個網格片區作為一個治理單位,網格員履行第一時間發現治喪情況以及第一時間了解、宣傳勸導的責任。一是事前了解。在居民前往社區開具證明時,由社區第一時間了解治喪情況并引導居民填寫《鯉城區喪事辦理報告表》,準確掌握治喪地點、送殯路線、所需用度等信息。二是事中監控。在治喪過程中發現擾民行為的情況下,網格員第一時間逐級通報相關職能部門,以點帶面,將網格中發現的治喪擾民行為落實到每一個職能部門,同時將執法任務分解到每一個職能部門。三是事后追蹤。建立“喪事擾民”集中整治工作微信群,各街道主官,宣傳、民政、城管工作的分管領導干部,社區主干、民政員,以及婚喪陋習擾民行為整治責任單位分管領導干部實名進群,第一時間督辦、跟進各方反應的喪事擾民問題,迅速處理,消除惡劣影響。
三、動真碰硬抓督查促落實
一是落實主體責任。8月起,由紀委監委、機關黨工委、文明辦、民政等部門聯合開展黨組織落實移風易俗主體責任情況督導檢查,檢查范圍覆蓋全區13個系統黨委和8個街道黨工委。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隨機訪談、調查問卷等方式,實地抽查26個機關支部和16個社區支部,檢查在婚喪陋習擾民專項整治、喪事擾民網格化治理等方面的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并予以通報。二是落實結果應用。民政部門每月收集整理《鯉城區治喪情況報告表》,對不配合移風易俗工作、違反所在社區社規民約的殯葬協議業務辦理中介進行登記,由泉州市殯葬管理所予以通報批評、暫停業務辦理代理權限等處理。(鯉城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