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開設為當地村民增加就業崗位
文明風9月4日訊? 漳州平和縣大力加強新鄉賢文化的建設,有效引導外出人才返鄉創業、反哺家鄉,或捐資成立獎教助學基金,或產業扶貧、帶動產業發展等,以優秀企業家、知識分子、道德模范為代表的新鄉賢力量正在安厚農村廣泛形成,氛圍濃厚,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促進作用,成為一支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動能。
助力鄉賢扎根反哺
當精準扶貧的號角吹響時,當地政府確定了14戶為精準扶貧的幫扶對象,林鎮峰不僅聘用其勞動力,還為其提供了種植技術與優質肥料,幫助鄉親脫貧。
“鄉村振興,離不開這些新鄉賢的助力。”黃建鑫說。近年來,安厚鎮深入實施“桑梓人才”計劃,引導外出鄉賢返鄉創業就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桑梓人才”計劃實施以來,已聘任30多名人才工作聯絡員,在廣州設置了“安厚鎮外出人才辦事點”,為更好服務人才提供有力保障,積累鄉村振興的人才寶庫。
當地還采取鎮財政撥付為主、社會捐贈為補的形式,設立服務人才專項資金。投入20多萬元,在鎮政府建立“人才之家”活動場所,在外出人才所在城市選點打造外出人才服務站,安排專人負責對接人才投資意向、產業需求、技能培訓等,打通服務人才“綠色通道”,“一站式”幫助外出人才協調解決創業就業難題。
從去年以來,平和縣安厚鎮通過構建“3+1”外出人才服務網絡,積極搭建交流平臺,拓寬服務渠道,實現人才所在鎮、村及外出地“三級聯動”,有效引導外出人才返鄉創業、反哺家鄉。
激活愛鄉惠鄉力量
“我下一步的計劃就是保證農場產品的品質,通過電商的模式進行推廣,把家庭農場辦好辦大,為我們當地的發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8月31日,林鎮峰剛從泉州參加無公害農產品培訓班回來,馬上又投入緊張的農場勞作。
林鎮峰是平和縣安厚鎮人,祖上世世代代是農民。1998年,林鎮峰考上了福建農林大學,成為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2004年,他放棄了大城市企業的優厚待遇,毅然回鄉創業,開辦家庭農場,當起了“農民”。
“用自己所學的東西為家鄉做些貢獻,發展現代高優農業。”這是林鎮峰回鄉辦農場的初心所在。有了這份初心,林鎮峰在大學園藝學老師的幫助下從臺灣引進了脆蜜棗進行種植,這也是平和縣最先引進的脆蜜棗品種。在開辦自己農場的同時林鎮峰還將引進品種、種植技術傳授給當地的鄉親們。現在,安厚全鎮的脆蜜棗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四五百畝。林鎮峰本人還被評為2018年度漳州市勞動模范。
“在安厚鎮,像這種新鄉賢回鄉創業的例子還有許多。”安厚鎮鎮長陳盛林說,凝聚鄉賢力量、激發鄉賢愛鄉之情,推動安厚再發展。
和諧互助蔚然成風
“學費終于有著落了!”8月30日,平和縣安厚鎮東川村的建檔貧困戶賴蘭花臉上露出了笑容,其女兒今年考上了大學,現已獲陽光助學助學金3000元及東川村獎教獎學1000元,過幾天就要到福州去上學了。
“獎學活動已進行好幾年了,而且還吸引了其他在外創業鄉賢也參與進來。”龍頭村村主任林獻忠說。近日平和縣安厚賴氏2018年度獎學金頒發儀式在安厚賴氏家風家訓館舉行,對安厚鎮賴氏考上本一院校的25名學子進行表彰;林氏聯誼會火樹獎學金頒發儀式,為來自龍頭、美峰、湯厝、三龍、田徑等村考上本科及6所小學初考、安厚中學中考折得桂冠的45名優秀學子發放獎學金;馬堂張氏家風館“馬堂張氏獎學基金會”為50名本一優秀學子發放獎學金共計5萬多元。
“集小錢,樂獎學。”安厚鎮紀委書記林瑞東說,紀委以此次表彰會為契機,大力宣傳移風易俗及嚴禁黨員干部、公職人員違規操辦“升學宴”等規定要求,并取得良好成效。
“扶貧,重在扶智,在安厚鄉賢獎教獎學活動氛圍濃厚。”安厚鎮黨委書記黃建鑫說,安厚鎮每個村均有出外創業成功的鄉賢,鄉賢在外面發家致富后,紛紛捐款給村里用于獎勵本村貧困學生及考上大學的學生。
林氏聯誼會火樹獎學基金會會長林水車說:“如林楊林上大學時受過資助,現在事業有成了,還捐款成立‘林楊林獎學金’,對優秀的應屆畢業生給予獎勵。而學子們從村子里走出去后,都不會忘了家鄉和鄉親們。許多當年的受益者,而今都成為回報者。”(漳州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