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精讀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28講之《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其中有這么一段話讓我感懷:“勤政務實,就是要勤勉敬業、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精益求精,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這段話的關鍵詞是“勤政務實”。
我覺得,習近平總書記將“勤政務實”作為好干部的標準之一提出來,是新時期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化,是科學的方法論。作為文明辦的一名黨員干部,要把“勤政務實”作為“一日三省”的標準和追求,常看看、常想想、常問問自己在言語、行為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在推動精神文明創建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
勤政務實,“勤”字領頭、“實”字落地,這兩個字很重要,我們要把它作為一面最好的鏡子,經常照照自己工作中“勤為政”有沒有打折扣、“出實招”含不含水分。
關于“勤”與“實”,我有兩點感悟:
其一,“勤”與“實”是三明人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倍加珍惜。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之“三明經驗”,是三明人創造的。按照我的理解,它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含義:第一,它是三明人順應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對精神文明的需求率先行動,脫穎而出而備受關注的具體實踐;第二,它始終遵照黨的領導和群眾創造相結合的原則,是在不斷總結完善的實踐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基本經驗;第三,它具備了典型樣本的引領示范效應,主要是因為它符合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普遍規律而充滿活力。大家記得李瑞環同志曾經為三明總結了“好在共建、貴在堅持”的經驗,其核心要義就是三明人長期以來“抓共建、敢堅持”,始終重在建設、持之以恒;始終工作扎實、創新深化;始終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集中體現在“勤”與“實”兩個字的精髓里。
我說,這個“三明經驗”,其實它是真正的“三明創造”、“三明功夫”。“五四三”、“滿意在三明”、“六聯六建”、“精神文明建設展覽館”,這些響亮的符號,構成了“三明經驗”。它是三明幾代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集體智慧的結晶,既符合三明經驗的個性特色,也符合精神文明建設的普遍規律,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廣泛群眾性、持久長效性和務實創新性諸特點,有利于三明經驗示范引領效應的不斷延續。所以,作為三明人,我們尤其要倍加珍惜。
其二,“勤”與“實”是三明人的工作法寶,我們要善加為之。令人高興的是,“三明經驗”的效應一直還在延續,“勤”與“實”仍然是我們這代文明工作者的致勝法寶。記得曾任《光明日報》總編輯何東平說過:30年創建的追夢歷程,文明已成為三明最獨特的城市基因,最鮮明的城市性格,最深厚的城市文化。這話說得讓我這個老文明工作者很是激動,我覺得:這是我們三明人的驕傲。
堅持不懈,方能滴水穿石;鍥而不舍,還需與時俱進。三十多年風雨兼程,我們有許多的收獲,應該說,我們是成功的;未來的創城之路,仍然有許多路要走,我們必須揚帆起航。一方面,我們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指出的“在精神文明建設上,三明負有盛名,要高高舉起精神文明建設這面旗幟,總結經驗,理清思路,增創優勢,以二次創業精神來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上新水平,以更好地發揮示范、引路和輻射效應,為全省、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的要求,持之以恒,奮發努力,抓常態、出長效,大踏步向前走;另一方面我們要堅持自己的法寶,扣準時代的脈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載體創新形式,抓特色、抓亮點、出經驗,讓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再攀新高,使文明城市創建換發出新的活力。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記住這樣一句話:是一代代三明人的付出,造就了這座文明城,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我們更應該記住:時光荏苒中,昔日的典型經驗如今雖然熠熠生輝,三明的精神文明創建持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華彩篇章,全國文明城市也已成為三明的城市名片、金字招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的經驗與積累,已經成為三明城市發展的“傳家寶”。但是,我們更得警醒:“三明經驗”已成為過去,“好在共建、貴在堅持、重在建設”也已經成為歷史的記憶,我們當愛惜“勤”與“實”的法寶,如總書記所說“勤勉敬業、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精益求精”,在新的創建路上楊帆起航,破浪前進,不斷創新和發展,讓這種自豪一直延續,即:人們一提到三明,便會將之與“精神文明”相聯系,或者一講到“精神文明”,便會想起三明。(三明市委文明辦江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