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29日訊(通訊員 高巖)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層面內容之一,就企業而言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對個人而言是人的“第二身份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運行建立都是以信用規則為根基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和體制改革的深化,信用規則日顯重要。近年來,大田縣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過程中,“三管齊下”完善信用體制,全力打造誠信形象。
以建設信用政府為引領,做到誠信施政,實現政務透明
一是堅持依法行政。以權力運行為核心,嚴格按照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履行職能,通過建立明晰的權力責任清單、規范行政行為、強化行政服務、推行事務性服務市場化等方式,解決“表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建立“有責必為、有為必深”政府,避免因“管得過寬、管不到位”而失信于民。全縣全面開展了“清理規范政府部門行政審批和中介服務事項”專項行動,對各部門審批職能、權限、程序、時限進行了細致規定。同時對項目評估等中介事項,明確政府部門不能指定、不能干預,由投資人自主選擇。同時大力運用行政、法律的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堅決打擊非法阻礙行政秩序和損害公共利益行為,以嚴格的依法施政取信于民。縣行政服務中心推行亮崗履職爭先鋒,讓行政權在陽光下運行,實現“服務零距離”現有33名黨員,全體干部職工以黨員的標準認真踐行“三公三諾”(即公開承諾、公示踐諾、公眾評諾)管理模式,按照“創崗位先鋒、創滿意窗口、創服務品牌”的目標要求,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公開承諾:每個窗口及其工作人員圍繞自身崗位職責和單位年度工作目標確定承諾內容,經審核后通過公開欄、電子顯示屏、承諾手冊等方式向辦事群眾公開,以“互聯網+智慧政務”模式,對每日的業務運行情況、辦件情況等實行全過程監管,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二是實行政務公開。以職責履行為主線,依照行政程序,在提高行業、社會參與度的基礎上,增強政府決策的合法性與科學性,將宏觀政策、政府決策、行政管理等領域要求公開的內容予以公開;同時勇于承諾,對社會公開承諾辦事程序、辦事標準、辦理時限和質量要求,以“施政必明、違諾必究”取信于民。目前縣里每年都會出臺《政務公開與政務服務工作要點》,依法有序放寬公開領域,細化服務要求,落實服務承諾,嚴格責任追究。縣稅務局積極做好向納稅人的宣傳解釋、導稅員引導服務、窗口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在服務大廳設置專人“專用窗口”,推行實名制辦稅,進一步提高了辦稅服務窗口的工作效率,不僅可以讓辦稅人員在稅務機關各類場所享受“一次身份確認、終身零障礙辦稅”的優質服務。保護了納稅人合法權益,做到了讓守法者享受優質辦稅服務,讓違法者在監管下無處遁形,也為推進稅收誠信體系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是強化信用監管。以維護秩序為目標,政府主要從宏觀上把握,借助大數據,將道德、法律、商規凝聚成一種機制,不斷完善行政行為和市場信用監管,為維護市場秩序提供法治保障,嚴厲打擊商業詐騙、廢逃債務等失信行為,有效防范市場行為失當、市場信息失真、公平競爭失序的現象。縣檢察院突出利民便民,讓溝通交流“零距離”。全院緊扣“利民”設置微信公眾號內容,分為“走進田檢”、“檢務公開”、“法律服務”3個板塊,每周定時推送工作動態、熱點民生、誠信體系。突出為民務實,讓服務群眾“零門檻”,開設微信公眾號,突出長效管理,讓規范運營“零障礙”。
以創建信用企業為關鍵,做到誠實守信,提升質量效益
一是實施信用管理。企業作為信用建設的市場主體,從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入手,把經營者的誠信理念落實到生產、經營、管理的每個環節,傳遞到企業團隊的每個人,做到全員信用自律,自覺重合同、守信用,對社會負責、對消費者負責,建立企業運行的良好信用秩序。大田縣紅獅水泥企業年創稅三千萬萬元以上,企業遵紀守法,加強信用管理,合同履約率100%,誠信企業建設一直是紅獅水泥向前發展的主旋律。
二是推行信用激勵。政府建立全面的企業信用記錄、評價體系,制定與信用相關聯的優先扶持、準入條件等激勵措施,推行公平競爭的自律制度,讓守信企業得實惠、受支持,失信企業受限制、遭排斥。對優質守信企業進行資金獎勵外,還給予立項爭資等政策優惠;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依法追究責任,同時在扶持上進行政策限制。
三是倡導信用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和引進具有較強誠信意識、道德修養和開闊視野的企業經營者和管理團隊,作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首要著力點;同時內待員工、外對市場“言必信,行必果”,樹立信用企業的整體形象。
以培養誠信公民為重點,做到明禮守信,完善道德規范
一是注重道德修養。一方面,誠信教育從娃娃做起,將“明禮守信”的道德傳統列為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另一方面,通過縣電視臺、網絡媒體、公共場所電子屏幕等媒介,廣泛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黨員干部需率先垂范、當好表率,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使信用理念、信用意識、信用道德深入人心。在群眾中廣泛開展了“身邊好人好事”網上推薦活動,努力讓誠信友善的道德意識在公民心中自覺開花結果。組織道德模范五進活動(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鄉村)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提升公民道德修養。縣法院每年均要舉辦以“共筑誠信,共建文明”主題道德講堂,讓法院干警,時時唱響“誠信之歌”,以誠待人,樹立法院良好形象,切實提高司法公信力。
二是擴大環境影響。以評選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為載體,充分發揮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力,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把文明家庭誠信建設列為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村鎮創建的主要考核內容,促進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同步提高,使明禮誠信成為社會大眾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
三是實施信用評價。政府牽頭,以村居為實施主體,探索建立民間個人信用記錄、評價體系,通過制定就業、幫扶、社保、救濟等政策引導措施,發揮民間監督與自律作用;發動群眾自評落實政策,讓守信者受尊重、失信者無市場,從而充分調動民眾參與誠信建設的積極性,爭做誠實守信的好公民。2018年,縣里充分抓住村支(社區)“兩委”換屆之機,把已有的信用記錄納入候選人資格審查內容,同時嚴明選舉紀律,讓真正誠信守法的公民當選群眾的“領頭雁、帶頭人”。(大田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