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值高素質”,培育加快綠色發展新動能
護林員出身的龍巖武平人鐘亮生,是福建林改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以往,林農靠伐木謀生,偷伐盜采猖獗;林改后,山頭又綠了,到處鳥語花香。”鐘亮生在綠水青山中發現了商機,決定變身現代養蜂人,志在用生態理念與現代技術再造傳統養蜂業。但要真正實現“不砍樹也致富”,光有致富帶頭人還不夠,還需要資金支持。
林要綠,民更要富。鑒于此,福建以林業金融創新為切入點,推廣實施福林貸、林權按揭貸款、林業收儲擔保等系列業務模式,解決了林業貸款怎么貸、融資擔保怎么做、貸款成本怎么降、配套體系怎么建、貸款風險怎么控等棘手問題。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已有15家金融機構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涉林貸款余額251億元。鐘亮生的養蜂事業由此引入了金融活水。如今,由他領銜的梁野仙蜜養蜂專業合作社,共吸納200多戶蜂農,養殖規模超過1萬箱,年產值過千萬元,百余名殘疾村民因此實現脫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就是要走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之路,
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轉換通道,將生態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綠色新動能。
正因此,如何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解決生態投入與回報不對稱、生態產品價值體現不充分等問題,成為改革者們重點關注的議題。
8月15日,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期收官,納入排放配額管理的255家重點排放單位,全部完成年度配額清繳,履約率達100%。自2016年12月開市以來,福建碳市場累計成交近854萬噸,總成交金額逾1.9億元。具有本土特色的福建林業碳匯核定減排量和交易量均實現大幅增加。
專家表示,碳市場建設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工具,旨在通過市場機制推動節能減排,讓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踐行者們,獲得相匹配的市場回報。市場機制的介入,讓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有了更多渠道與平臺。以排污權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為代表的環境權益交易體系,正是福建加快構建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市場激勵約束機制的代表案例。
此外,福建還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自然資源產權制度等改革任務為抓手,探索建立水、森林、濕地等各類生態系統的價值核算定價基準,形成生態系統價值核算指標體系與框架,明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量化形式。
培育加快綠色發展新動能,更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調結構、優布局、強產業,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正在編制中的《綠色發展指導目錄》,為此提供了指引。這份指導目錄旨在優化綠色布局,引導財稅、金融、投資等資源投向綠色產業,推動構建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
如今的福建,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水平不斷得到提升,新舊動能轉換正在加速。2017年,全省取締“地條鋼”產能535萬噸,完成煤炭去產能244萬噸,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高至54.5%;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石墨烯等新興產業和旅游、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逐步成為綠色發展發展新引擎。2017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5%,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43.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二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