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持先行先試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廈門在生活垃圾分類、小流域綜合治理、“多規合一”、“海綿城市”建設機制、空氣治理、綠色金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為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索出有效做法和經驗。
一種綠色險種在廈門推行,廈門對垃圾焚燒、污水處理、醫藥、建材等污染物排放總量和環境風險因素較大的企業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針對環境問題和環境污染事件,環保責任險不失為一種良方。
這一先行先試之舉,是《廈門市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暨廈門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行動方案》的一項內容。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張志紅表示,該行動方案是廈門生態文明發展的“指南針”和“路線圖”。
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怎么進行?路向何方?強化頂層設計,大膽先行先試,創新突破,在更高層次上謀劃和推進生態文明發展。2016年5月至12月,廈門市委托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圍繞廈門“兩個一百年”愿景和戰略規劃,編制符合廈門特色、適合廈門實施的《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以“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共同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綱”;以“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作為配套制度,并與“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等制度共同構成廈門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網”。與此同時,《行動方案》還提出了增強空間管制能力、提升科學管理水平、擴大資源承載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強市場作用力度、共同建設生態文明等6大行動,重點推進36項改革任務、58重點改革成果。截至2018年8月,廈門完成了48項重點改革成果,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既符合中央精神,又貼近廈門實際,不是空中樓閣,能夠具體落實。”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這樣評價《行動方案》。
管長遠、利全局、可操作,伴隨《行動方案》的落地實施,廈門生態文明發展之路更加明晰、堅定、順捷、暢達,并在生活垃圾分類、小流域綜合治理、“多規合一”、“海綿城市”建設機制、空氣治理、綠色金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為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索出有效做法和經驗。
根據規劃,到2020年,廈門將形成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在全國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