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園和學生們在一起。
文明風8月23日訊(通訊員 楊水賀)從同安山區走出的教師陳美園,以弘揚正能量為己任,用有情之筆,抒寫文明篇章。4年來,她筆耕不輟,撰寫文明評論文章700多篇,其數量和質量在全市名列前茅,是中國文明網等網站名副其實的“網紅”。她也因此被市委文明辦推薦為中國文明網特約評論員,成為文明傳播使者。2016年獲“廈門青年五四獎章”。
昨日,她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中來,一起去觸動心靈,成風化人。
撰寫評論文章700多篇
單篇文章點擊量破10萬次
每晚9點后是陳美園志愿服務的“黃金時間”。打開電腦,登錄中國文明網閱讀文章,構思評論文章框架,然后撰寫文明評論文章。陳美園說,2014年她成為廈門市的網絡文明志愿者,開始參與網絡文明評論志愿服務工作。
4年多來,每天寫作成為她雷打不動的習慣,有時身體不適,也要半夜爬起來寫作。“我對文字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用鍵盤敲下自己的評論文章,或針砭時弊,或褒揚正能量,我樂在其中。”她坦言,為了增強寫作素養,提高評論文章質量,她需要大量閱讀報刊文章,學習優秀評論作品,每天勤加練筆。
2014年以來,她先后撰寫網絡文明評論文章700多篇,發表在廈門文明網等網站上,其中一半以上文章被中國文明網采用,單篇文章點擊量破10萬次。
2015年,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級小學生木苦依伍木寫的作文《淚》,讓無數網友為之揪心,被稱為“最悲傷作文”,也觸動了陳美園。陳美園的網評文章《讀懂“最悲傷作文”里的情感需求》迅速被中國文明網采用。她說,這個故事傳遞的是這樣一個信號:在他們的世界里,愛的缺失才是最大的悲傷。她呼吁更多志愿者和優秀教師能用愛和關懷,讓孤兒們重新樹起對生活的信心。
孩子們眼中可敬的“園姐”
家長們的貼心“引路人”
陳美園是同安東山中學教師,2010年擔任班主任。來自農村的她,對貧困生有著特殊情懷,即便是扶助,也特別注意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她記不清多少次替貧困孩子繳學費,并給予生活幫助。有一次,看到班上熱愛繪畫的孩子因買不起畫架而黯然神傷時,她想方設法將75元送給孩子。多年后,這名孩子已是一家大型藝術考試培訓機構合伙人,談及此事仍忍不住眼泛淚光:“沒有您的愛心就沒有今天的我。謝謝您,老師。”
從教12年,陳美園從一名青澀的新教師變成一名教育教學能力過硬的骨干教師,多次參加市、區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獲獎。6年的學生德育工作讓她深諳學生心理,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學校,她是孩子眼中可親可敬的“園姐”。工作之余,她是家長們貼心的“引路人”,每次面對家長們無助的眼神,她總在思考能為孩子成長做點什么。
2017年9月至今,她自發為孩子成長提供公益咨詢。她說,當賣水泥的家長來不及換下沾滿泥漿的鞋子,當懷著二胎的母親頂著烈日來訪,當年邁的爺爺奶奶們顫巍巍上門來……一個個家長把困惑的雙手伸來,她放棄了個人休息時間,為他們答疑解惑。而當她看到孩子和家長綻放出笑臉,她覺得,這一切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