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10日訊? 中央文明辦通報確定的2018-2020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惠安再次入選縣級提名城市。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惠安以必勝的信心和決心,不忘“共建共享惠民惠安”的初心,重整行裝再出發,吹響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號角,力爭2020年成功摘取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突出“建”,著力夯實創城基礎。一是扎實推進創城項目。圍繞測評體系和民生需求,策劃生成一批達標提升項目。今年,以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復)為抓手,全年計劃安排項目資金6898萬元,集中建設23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達標提升項目和6個精神文明特色項目,包括“兩館”(新圖書館、博物館)建設、道路瀝青化改造、公廁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等,以項目建設推動年度創城成效。二是實施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抓好城鄉環衛一體化、市政設施整修、中心市區停車秩序提升、占道經營整治、夜市排檔整治、農貿市場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提升、交通秩序整治、公共交通服務提升、綠化造林提升、兩違治理攻堅、食品小作坊整治清理、建筑渣土規范處置等13項整治提升行動,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完善體制機制。建立分類管理機制,修訂獎懲問責辦法,把創建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單位績效考評體系;建立清單銷號機制,針對上一輪創建中存在的短板弱項,梳理制定整改清單,逐個整改、逐項銷號、逐一過關;建立長效投入機制,把創城工作項目經費和活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隨財政收入增長逐步增長,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益廣告宣傳、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方面的投入。
突出“管”,著力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城鄉文明創建二元化、停車難、亂擺攤設點等重難點問題,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和公共秩序、完善農村文化設施,推進全域文明創建;加快規劃新建一批停車場、增劃一批停車位,規范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管理;實施集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規范經營秩序,改善環境衛生,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二是推進重心下移。持續深入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社區等創建活動。在文明單位創建上,結合“轉保促”和“四比”活動,持續轉變作風、提升服務效能、樹立文明形象;在文明校園創建上,加強文明校園常態化考核管理,實施未成年人成長環境提升行動;在文明社區創建上,以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改善為重點,打造環境優美、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三是打造智慧城市。充分發揮智慧城市建設在帶動城市精細化治理方面的作用,推進數字化城管體系建設,實現城市管理由單一渠道向多元化、多維度的轉變,努力提升城市現代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突出“督”,著力推動工作落細。一是嚴格督查考核。健全完善督查工作制度,持續高密度、多輪次開展日常巡訪、模擬檢查、實地檢查和專項督查,編發整改通知書、問題協調函和重點問題督查函,定期通報整改進展情況。對重點通報事項做好跟蹤督辦,對創城工作職能組和責任單位進行考核評價,并嚴格兌現獎懲措施。二是完善第三方考評。積極引入社會化第三方測評機構,通過“點、線、面”的全方位、規范化測評,形成專業化評估資料,為創建工作提供輔助依據。理順縣城市管理綜合考評中心的職責定位,完善城鄉綜合管理、環境衛生、數字化管理的考評機制。三是廣泛動員群眾監督。發揮好“城市管理有獎平臺”、城市管理綜合考評中心微信公眾號、投訴平臺等平臺作用,探索發揮“兩代表一委員”等群體監督作用,開通文明創建“曝光臺”,主動接受市民群眾的監督和投訴,廣泛調動市民群眾參與城市管理積極性、主動性。
突出“改”,著力樹立新風正氣。一是加強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利用多種載體、采取多種形式,推動核心價值觀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社會氛圍。二是扎實開展移風易俗。以開展“深化移風易俗、弘揚惠邑新風”三年行動為載體,推動落實殯葬禮俗改革、喜俗簡辦新辦、鄉規民約落地、先進文化建設、典型示范帶動、關鍵人群把控、基層文明創建、機制健全保障等“八項措施”,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厚葬薄養、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引導良俗養成,涵養文明新風。三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學校少年宮等一批平臺建設,健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四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注重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行為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
突出“特”,著力打造惠安品牌。重點實施“五個一批”工程:一是創建一批精品示范小區。精選一批有基礎、有規模、有條件的居住小區,加強公共文化陣地、托老托幼機構、志愿服務組織和未成年人課外活動場所等設施建設,讓市民在家門口感受到文明創建成果。二是培育一批鄉風文明示范村居。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環境、秩序、設施、氛圍、民風等重點,加強宣傳文化設施建設和歷史風貌、優秀民俗文化傳統保護,提升美麗鄉村的精神內涵。三是打造一條誠信文明示范街區。整合商戶信用評級、消費糾紛調處和街區志愿服務、“門前三包”督察等功能,打造示范商店、商場、商鋪,營造一條文明誠信街區或商圈。四是扶持一批品牌化志愿服務實體。大力弘揚學雷鋒志愿服務精神,推進“薯花”文明小站、公益聯盟、文明之星、公益項目等志愿服務實體建設,打造“薯花”志愿服務品牌。五是提煉一批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品牌。持續深化“美麗惠安人”“美德少年”“最美鄉村人家”系列評選活動,結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誠信建設等創建活動,總結形成一批特色亮點。(中共惠安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