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潤物無聲
為了進一步加大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宣傳廣度和深度,潭頭鎮充分利用電子顯示屏、宣傳欄、橫幅等方式,宣傳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同時,聯合各企業、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舉辦了慶國慶、賀中秋、“文脈潭頭”民俗文化節群眾文藝晚會等,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知曉率、滿意度和參與度。
潭頭鎮修訂完善移風易俗村規民約,廣泛開展破除婚喪陋習、反對封建迷信等移風易俗活動。大力倡導文明過節、喜事新辦、喪事儉辦,形成崇德尚儉的主流風氣。組織農村志愿服務活動,關愛孤寡老人、殘疾人、留守婦女兒童等生活困難群眾。引導企業家和經商成功人士參與捐資助學、修橋鋪路、扶貧濟困等慈善公益事業。建設文明文化墻,做好移風易俗公益廣告宣傳,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該鎮還開設道德講堂,積極宣講身邊的“道德模范”施克灼先生等先進事跡,弘揚助人為樂、樂善好施的高尚品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潭頭中心小學成立全區第一所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外興趣小組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動,教育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情操。
提升生態 良性發展
目前,全鎮上下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認真按照創建標準,扎實推動建設澤里、汶上、文溪、岱西等美麗鄉村、幸福家園示范村,積極營造爭創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良好氛圍。
結合潭頭鎮生態環境實際,該鎮重點抓好“五巖一湖”(德成巖、晦翁巖、鰲峰巖、錦鯉巖、將軍巖、西湖)生態文化建設,繼續提升楓林古道環境,扎實推進“籌峰積雪”森林公園建設,并完成國家3A級旅游景區申報工作。進一步挖掘林慎思、馬鐸狀元文化內涵,促進生態與文化緊密結合,鞏固國家級生態鎮村和福州市級文明鄉鎮建設,努力構建優美生態鄉鎮。重視保護潭頭雙玉菜刀、草帽編織、捏面人、潭頭線面等特色民間工藝、民俗文化,推動農村文化產業良性發展。
該鎮還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科普協會,延伸輻射科普組織網絡。加強對村科普工作人員的集中培訓教育,建設科普宣傳欄,形成一批因地制宜、圖文并茂、定期更新的科普宣傳陣地,把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術送下鄉。
以潭頭鎮衛生院更名為長樂紅十字醫院為契機,該鎮建設公共醫療服務大樓,支持衛生院做大做強,為農民提供安全實惠的基本醫療服務。組織衛生院、各村衛生所經常性開展下鄉送醫送藥和健康咨詢活動,幫助群眾強化衛生意識,提高健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