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爺能信心滿滿地奔富路,正是因為鎮里解去了人情往來這根自己想脫又脫不掉的繩索,從而把省下的錢用于40畝毛竹管護和兩畝苗木管護的。于大爺說,竹山管好了,一年筍竹可賣近萬元,兩畝紫薇管好了,兩年后1株可賣12元,除了2元的買苗錢,每株凈賺10元,兩畝800株,至少也可賺8000元,當然對致富信心十足了。
解“小氣候”難,多方發力樹新風
桃林村富家地的袁本蓮大媽,現在就像以前侍候自己女兒一樣飼養著園子里的那群雞,因為她把脫貧后的致富希望全押在了那20只母雞的身上。一只母雞除去賴抱,每月能下20個蛋,一個土雞蛋能賣2元錢,20只母雞一月能下200個蛋,一個月僅土雞蛋就能賣800元錢,加上小額信貸5萬元每年能坐收3710元的紅利,還有計生獎勵、殘疾補助、生態補助等,老倆一年就有2萬多元純收入,不但脫了貧,也能過上小康生活了。
脫了貧還能步入小康生活,袁大媽說,這得感謝全鎮多方發力樹新風,才讓她家有了自己造血致富的機會。袁大媽自己常年吃藥,老伴又是殘疾人,倆女兒已外嫁,老倆口賺錢無力,人情往來負擔卻像追在身后的老虎般緊緊跟著。自己一家人想擺脫,又苦于一家難拗眾家情,只好把政府扶貧政策送來的好處變成了應付人情往來的開支。
多虧鎮村上下和全村共同發力,才讓袁大媽擺脫人情往來的愿望得以實現。桃林村第一書記盧貴文說,鎮里通過發倡議書和由紀檢監察機關造勢、監督“堵漏”工作落到實處外,各村也用《鄉規鄉約》、與村民簽《承諾書》、制定獎勵措施和處理辦法等,將個人愿望、局部小氣候變成了大家的共同行為和大環境。
采訪感言:堵漏,是對輸血和造血成果的鞏固和發展
“人情急似債,脫了窮帽還要戴”,是貧困戶對人情往來開支抵銷脫貧成果的形象比喻。
為什么會有“戴帽笑嘻嘻,脫帽要賴皮”現象?除了少數人的吃天水惰性外,無法擺脫人情負擔可能是主要原因。
人情開支過濫且呈攀比之勢,說起誰都怨聲載道,為什么會欲罷不能,就因為缺帶頭人、缺外部壓力和大環境。
寨里鎮聽貧困戶所訴,又從制度層面、帶頭人層面和造環境、氛圍層面發力,從而既補了“漏血”之斗,又圓了貧困戶脫貧后發展之夢。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堵漏”,是對脫貧工作“輸血”、“造血”成果的鞏固和發展。勸君切莫拿遏制人情風的“堵漏”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