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記者在梅列區乾龍路段走訪發現,經過立面粉刷及凌亂外墻線的整理,沿街樓幢外立面改造效果已初步顯現,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據了解,市區立面改造提升工程屬于梅列區“城市雙修”項目之一。今年,梅列區實施“城市雙修”項目26個,總投資9.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4億元。(《三明日報》2018年7月25日)
以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為主要內容的“城市雙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有效手段。目前,全國已有58個城市成為“城市雙修”的試點城市。筆者認為,要讓“城市雙修”成為創建文明城市的新抓手。
要通過“城市雙修”,為創建文明城市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要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兼顧的問題,就一定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城市,通過加快山體修復、開展水體治理和修復、修復利用廢棄地、完善綠地系統等,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從而為創建文明城市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要通過“城市雙修”,為創建文明城市補足短板的基礎設施??梢酝ㄟ^加大違法建筑拆除力度、控制老舊城區改造開發強度和建筑密度,大力拓展城市公共空間,提高城市空間的開放性,滿足居民生活和公共活動的需要。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通過增設公共停車場、完善文化基礎設施、改造提升街區立面景觀、提檔升級農貿市場、合理設置公園和體育館等,補足短板的基礎設施。
要通過“城市雙修”,為創建文明城市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通過優先發展現代化教育、高標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完善的全民健身體系、提升社會保障基本服務水平等,為創建文明城市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在“城市雙修”中,既要注意保護歷史文化,加強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文物古跡、古樹名木等的管理和保護,又要通過優化城市空間秩序、改進交通組織方式、提升現代城市特色等,進一步彰顯時代精神。
讓“城市雙修”成為創建文明城市新抓手,真正讓城市的品質進一步提升,努力提高城市的生態宜居性和可持續性,人民群眾就會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梅列區委文明辦供稿 林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