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表演很精彩
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文娛生活逐漸豐富起來,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這支“扁擔劇團”漸漸陷入困境。國家二級演員葉紅是在戲劇最受歡迎的七十年代進入劇團的,40年間,她見證了劇團的輝煌和衰退。戲劇開始走下坡路后,劇團不斷嘗試改變和創新,把老區的紅色故事和閩派古琴、剪紙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歌舞、戲劇的彩排中,用戲曲曲牌套現代詞,在改革與創新中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如今劇團的表演方式不僅有傳統的贛劇戲曲,還有歌舞、表演唱、朗誦、快板等等。
光榮的歷史已成過往,但是“扁擔劇團”服務群眾的精神內核依舊代代相傳。“目前我們的十九大文藝巡演已經演出了40多場,從實際演出效果來看,還是很受群眾歡迎的。”如今成為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藝術總監的葉紅告訴記者,近年來,劇團通過送戲下鄉的方式,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惠民政策、老區發展等內容,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歌舞、快板等文藝演出的形式送到農村、企業、學校、社區及基層老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