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擔劇團在搭建舞臺
文明風訊(通訊員 邱春靜 柳志勇 袁野)“‘扁擔劇團’又送戲下鄉來啦!”近日,在浦城縣雙同村,村民們早早地吃完晚飯,搬著凳子來到村口的廣場,耐心地等待著演出開始。原來,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當天晚上將在這里開展“新時代 新征程”十九大精神宣講文藝巡演。
“小時候,這支‘扁擔劇團’就經常挑著戲箱來村里演戲,可把村里的小孩們樂壞了,早早地搬著凳子來戲臺前占位。” 老人們一邊觀看演出一邊告訴記者,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交通條件也更好了,劇團的人再也不用扁擔挑著戲箱子,而是開著大車,帶著舞臺來演戲給他們看。
劇團表演很精彩
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文娛生活逐漸豐富起來,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這支“扁擔劇團”漸漸陷入困境。國家二級演員葉紅是在戲劇最受歡迎的七十年代進入劇團的,40年間,她見證了劇團的輝煌和衰退。戲劇開始走下坡路后,劇團不斷嘗試改變和創新,把老區的紅色故事和閩派古琴、剪紙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歌舞、戲劇的彩排中,用戲曲曲牌套現代詞,在改革與創新中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如今劇團的表演方式不僅有傳統的贛劇戲曲,還有歌舞、表演唱、朗誦、快板等等。
光榮的歷史已成過往,但是“扁擔劇團”服務群眾的精神內核依舊代代相傳。“目前我們的十九大文藝巡演已經演出了40多場,從實際演出效果來看,還是很受群眾歡迎的。”如今成為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藝術總監的葉紅告訴記者,近年來,劇團通過送戲下鄉的方式,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惠民政策、老區發展等內容,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歌舞、快板等文藝演出的形式送到農村、企業、學校、社區及基層老百姓的心坎上。
小孩子們看劇團演出很開心
“劇團是公益性事業單位,職能就是為社會、為百姓服務,提供更多更加健康和精美的精神食糧,傳遞社會正能量。”中心主任甘躍華說,為了把好戲送到百姓身邊,弘揚傳承發展贛劇藝術,傳達國家的思想方針政策,體現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劇團每年都會排練一場體現時代主題的文藝晚會送到百姓身邊。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作為該縣唯一的專業文藝團體,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正以贛劇藝術傳承為抓手,發揮人才、設備專業優勢,全面開展群眾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軍營、進景區、進敬老院等“六進”基層活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薪火相傳,如今,這支“扁擔劇團”在新時代再挑重擔,續寫“扁擔精神”。(浦城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