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馬尾區2018年移風易俗工作第二次聯席(擴大)會議
文明風7月25日訊? 馬尾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移風易俗工作,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高標準、嚴要求,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高壓態勢落實工作責任,以反對婚喪喜慶大操大辦、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封建迷信為突破口,開展深化移風易俗重點整治大操大辦專項行動,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讓文明新風深入民心,進一步推進文明、和諧城區建設。
一、完善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
馬尾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移風易俗工作,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高標準、嚴要求,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高壓態勢落實工作責任。
一是重視機制建設。為確保專項整治實效,我區制定和印發了《馬尾區深化移風易俗重點整治大操大辦專項行動方案》,形成區委負總責,區紀委和區委文明辦監督落實,區直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鎮街具體落實、村社區細化的工作機制。四鎮街成立了黨委一把手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先后召開專題部署會。全區76個村、社區工作就全部部署到位。區委書記趙學峰3次深入村居調研移風易俗工作。區委召開全區文明創建暨移風易俗工作部署會;區政府組織召開“2018年殯葬改革移風易俗暨清明節文明祭掃工作”專題會議;1月5日、5月15日兩次召開全區移風易俗聯席會議。區委辦、文明辦、移風易俗辦等部門先后印發《中共馬尾區委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深入推動2018年全區移風易俗“五進”宣傳活動的通知》(榕馬委移風易俗辦〔2018〕 5號)、《2018年馬尾區清明期間移風易俗專項工作方案》(榕馬委移風易俗辦〔2018〕3號)、《關于開展移風易俗“五進”重要活動的通知》(榕馬委移風易俗辦〔2018〕4 號)、《關于深入開展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宣傳月活動的通知》(榕馬民〔2018〕30號)等文件。轉發市移風易俗辦系列文件,對于全區移風易俗工作進行細化和分解,形成齊抓共管、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強公示公開。區委移風易俗辦、區紀委聯合制作“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移風易俗公示監督牌100面,公布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監督舉報電話,并將監督牌張貼到村鎮、社區核心位置,歡迎廣大干部群眾和社會各界監督。區屬各黨(工)委、各單位、各鎮街長期公示黨員干部紅白喜事操辦情況。各單位和鎮街建立帶頭承諾制度,黨員干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8000多份。
三是加大問責力度。區紀委對亭江鎮西邊村支書就舉辦“普渡”活動產生不好影響的問題予以黨紀立案,對西邊村黨支部書記給與誡勉談話,對亭江鎮黨委書記和分管領導分別給與談話提醒。處理結果對全區干群起到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四是加強檢查督導。區紀委、區委文明辦、區民政局組成聯合督查組于4月份組織移風易俗專項督查活動,督查4個街鎮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隨機抽查了8個村、社區,向全區通報檢查發現問題,要求立整立改,并向區主要領導匯報,進一步將移風易俗工作落到實處。
2018年1月12日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進社區宣傳
二、創新宣傳方式,注重宣傳實效
一是注重媒體宣傳,強化輿論引導。在各級媒體上持續報道我區移風易俗開展情況,引導廣大市民認識移風易俗的內涵,在全社會營造移風易俗的濃厚輿論氛圍,讓文明新風入耳入心。在福州市電視臺錄制《移風易俗,一場沒有輸家的變革》馬尾區移風易俗訪談節目,并在福州市電視臺播出。在福建日報、福州日報刊登《馬尾英嶼村移風易俗漸入佳境》等報道8篇。海峽時報開設“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 專欄,推出了《瑯岐星輝村:美麗鄉村入畫來》《亭江鎮英嶼村:“全國文明村”的幸福密碼》《瑯岐鎮開展“圖文并茂說廉政”活動》《東岐村村史館落成村民把鄉愁寫進故事里》《讓美麗鄉村成為城市“新名片”》等15篇深度報道文章;在馬尾新聞網登載新聞9條,在“馬尾的事兒”微信公眾號發文10篇;在“馬尾微文明”微信公眾號、團區委微信公眾號推送移風易俗主題活動訊息30篇。區廣播電視臺共采編播出相關新聞12條,并每日滾動播出移風易俗宣傳標語。
二是強化陣地建設,倡導文明新風。我區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方式和文藝演出,使得移風易俗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的良好氛圍,促使移風易俗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加強面對面宣傳教育。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宣傳教育“五進”活動(包括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村居、進家庭),把工作做到群眾身邊,讓群眾做群眾的工作。區紀委、區綜治辦和區文明辦等部門制作30萬份移風易俗主題宣傳畫和《移風易俗倡議書》,區委文明辦定制6000個移風易俗宣傳購物袋,以入戶的形式發放到村居、家庭、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教育局聯合文明辦組織了馬尾區中小學移風易俗巡回展覽。充分利用道德講堂,家風家教講堂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進村開展移風易俗宣傳講座100余場。利用“我們的節日”等大型活動開展宣傳活動95場,村居宣傳活動2500余場。編演小品《操辦》、閩劇小戲《紅包》等節目,深入村居巡回演出30余場。入戶走訪10.5萬余戶。廣泛發動群眾開展討論、征集意見,自覺破除陳規陋習,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使移風易俗工作深入人心。
夯實移風易俗宣傳陣地。建設大型公益廣告、重點路段標語、LED宣傳屏、移風易俗宣傳欄230余面,用好馬尾微文明微信公眾號等陣地,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檢辦,傳播文明新風尚。如馬尾鎮充分利用廣播、橫幅、LED標語等形式宣傳移風易俗,滾動播放LED標語500余條,海報800余份,橫幅30余條;區商務局在商場、超市、集貿市場設置移風易俗宣傳欄、懸掛宣傳標語100面,發送移風易俗宣傳短信136萬余條。全區建設文體公園廣場86處、圖書閱覽室82個、籃球場、足球場和健身點162個,使群眾在健康的文體活動中遠離陳規陋習。
三是強化隊伍建設,鞏固活動成果。在村、社區建立健全“一約一會一隊”, 明確工作職責,讓群眾做群眾的工作,自我監督自我管理,提升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的執行力。區委文明辦下撥紅白理事會建設專項經費10萬元,用于推進移風易俗隊伍建設,包括落實紅白理事會章程制度、設置紅白理事會戶外宣傳欄等,扎實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
2018年4月19日開展移風易俗專項督察活動
三、強化榜樣引領,樹立新風正氣
一是黨員示范帶頭。把推動移風易俗與全面從嚴治黨相結合,將移風俗工作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三會一課”等基本制度,有效利用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群眾、“黨員活動日”等平臺載體,通過舉辦活動、召開會議,學習討論等多種形式引導機關干部堅決抵制歪風陋氣,帶頭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廉辦,確立健康、勤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帶動并影響身邊的群眾。
二是樹立典型標桿。深入挖掘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實踐中先進做法和典型人物,將移風易俗工作中涌現的典型人物納入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先進評選。瑯岐鎮星輝村江愛明、三平村楊英祥,亭江鎮洪塘村楊賢霖、楊子龍等移風易俗先進人物事跡在全區廣泛流傳,正面引導了移風易俗建設,在全社會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風氣。
三是活動實踐引領。持續在深入推進、創新方式和務求實效上下功夫,讓機關干部和市民群眾在實踐中增強意識、提升素質,利用“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讀書月系列活動等契機,舉辦了“揚移風易俗新風、筑綠色文明生活”、“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移風易俗進社區、進家庭”、“爭當賢內助,樹立好家風”、“移風易俗文藝演出”、“丹青筆墨書廉潔,移風易俗樹清風”等主題活動,帶動全區移風易俗工作穩步推進。(福州市馬尾區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