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3 全民參與成常態
文明成為習慣和自覺,引領社會新風尚
“阿憨,恭喜你們一家榮獲省級文明家庭,實至名歸啊。”這段時間,何厝社區居民看到思明區蓮前街道何厝社區居民何麗云,都會為她豎起大拇指。
阿憨是何麗云的乳名,社區居民也親切地這樣叫她。“阿憨烹飪手藝棒,20多年來,居民家的紅白喜事擺席需要幫忙都隨叫隨到。”難得的是,在義務幫忙時,她不忘提倡紅白喜事文明儉辦。
數十載細心照顧婆婆,直到老人去世;以德育人,教導晚輩尊敬幫助老人;善待左鄰右舍,熱衷公益活動……提起何麗云一家,居民打開了話匣子。
“真誠待人、尊老愛幼、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是何麗云一家的家風家規。68歲的何麗云直言,“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居民更加重視精神生活,我們社區文明和諧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以良好家風浸潤社會風尚。有人曾說,一個家庭加上豐富的文化生活就是一種文明。在思明區,不斷涌現的全國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促進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
從一個家庭到一個行業,思明人立足實際引領文明新風尚。此次上榜的文明單位便是最佳的注腳。他們發揮自身優勢,率先作為,都有自己響當當的志愿服務項目。
在思明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黨員當中,只要提起“綠色101”活動,大家都知曉。每逢周末,黨員們爭相在“思明黨員志愿服務App”上,認領“綠色101”垃圾分類項目,走進社區宣傳垃圾分類。這一活動是由此次入選“省級文明單位”的思明區委組織部發起的。
同樣在“省級文明單位”榜上有名的思明法院則擁有全國首個法庭公益志愿服務項目――法庭義工。為當事人提供咨詢引導、端茶遞水、攙扶老幼、文明宣介……法庭義工提供的溫馨便民服務,大大提升了司法親和力。
啟示
一座城市的文明,是一個城市每個市民的文明。創建文明城市的核心要義,在于人人參與,人人受益。
在思明區,文明沁入人心,全民參與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思明區以行業創建、主題活動、志愿服務帶動,充分發揮群眾在文明創建中的主體地位。
在行業創建中,高起點、高標準推進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15個文明單位、116所文明校園與98個社區結對幫扶;轄區各文明單位的3000余名職工常年在20個主要交通路口開展文明督導行動。
圍繞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服務、文明禮儀、文明環境等主題,開展公共文明示范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生活習慣。
每個人都是文明城市的一分子,每個人的努力都會為文明城區帶來巨大的推動力。如今,20余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隊伍,六個省、市級志愿服務驛站等多元化的平臺讓居民群眾隨時隨地感受志愿服務的力量,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