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河新修的太湖石生態景觀駁岸——葉義斌攝
近年來,福州市鼓樓區創新推行了不少城市管理新舉措:在全市率先取消垃圾板車,改為后壓直運或置換垃圾桶的方式實施收運;在全市率先出臺意見規范共享單車管理,劃定1239處3.5萬個“兩車”停車位;交警部門設置指揮研判室,利用前端視頻設備“點對點”調度,實現就近快速排堵,為城市“中樞核心”日均排堵13起以上……像繡花一樣精細地管理城市,讓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凝聚正能量 新風撲面來
一位身邊好人就像一本活教材,能帶動周圍的人一起行善,形成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
走入竹林境孝義巷,白墻上介紹著好人馬長白的故事。年過七旬的他,一年中有360天都呆在倉庫或奔往貧困地區的路上,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募集善款和物資。堅持行善20多年來,他帶領愛心團隊共籌集各類物資800多噸、總價值達6000多萬元,用于濟困助學等慈善公益活動。就在上個月,他的事跡登上了6月的“中國好人榜”。
“孩子你看,我們身邊就有這么多好人值得去學習。”巷子內每天來往的市民不少,許多家長都會特地停下腳步,為孩子解讀墻上的“好人故事”。
近年來,福州市鼓樓區通過開展“弘揚社會正能量爭做最美鼓樓人”“鼓樓區最美人物”等道德典型挖掘選樹活動,共推選出各級道德模范15名、中國和福建好人榜好人21名。他們的事跡,也通過鼓樓街巷的“模范好人長廊”,或“模范好人專題展”、鼓樓“最美人物”專題片等方式傳遍鼓樓。
先進榜樣為社會凝聚起了正能量。在鼓樓,還有一群熱心的“紅馬甲”志愿者,也同樣讓人感動。
7月11日,臺風“瑪莉亞”挾風帶雨而來,造成了不少樹木倒伏、路面積水的情況。當日中午,風雨剛減弱一些,街道、社區及轄區共建單位的紅馬甲便匆匆上路。他們有的站在十幾厘米深的水中,清掏被落葉堵住的窨井蓋,有的結對,合力搬離路中央倒伏的樹干。在紅馬甲的助力下,鼓樓區的道路交通及市容衛生在12日零時完全恢復。
“看到身邊環境變好變美,我們自己也感到光榮。”正如志愿者小王所說,志愿服務光榮。不過在鼓樓,志愿服務除了能為志愿者在精神上“頒獎”,還能為他們帶來物質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