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巖市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為目標,以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為落腳點,堅持多措并舉,完善機制促落實,持續優化城市軟硬環境,真正讓創建成果惠及于民。去年,龍巖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這是中央對龍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高度肯定,是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體閩西人民齊心協力取得的可喜成績。
一、畫好“兩張圖”,規劃先行增定力
大力發揚干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的“蘇區精神”,一是畫好“規劃圖”。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上水平、三年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的“三步走”工作思路,科學制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規劃,按年度、按項目制定工作計劃和進度表,細化任務分解,項目到部門,責任到個人,系統抓落實,形成以文明城市創建帶動城市整體跨越發展的大創建格局。二是畫好“施工圖”。“一根指揮棒”統領全局,一任接著一任干。大力推進創城宣傳,在市內主流媒體分別開設新聞專題、專版專欄,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城的典型事例,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在城區建筑圍檔、圍墻上制作了5萬多平方米公益廣告,在市區主要道路安裝了5000多根燈桿旗廣告,在300多部公交車身和500多部出租車設置公益廣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成為一道正能量的亮麗風景線,通過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群眾對文明城市創建的支持率每年都在90%以上。按照既定目標認真逐年“施工”,按月落實,大力推進“市民素質提升工程”,通過設立市民學校、“道德講堂”和設計“市民文明交通承諾”、“小手拉大手”等活動,提升市民對創城的認同感,涌現了黨員志愿者、交通秩序志愿者、“創城大媽”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等10多支創城志愿者隊伍,主動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之中,從“要我創”轉變為“我要創”。全力推進“交通秩序暢通工程”、“環境衛生整治工程”、“市場秩序整治工程”、“小區秩序整治工程”等,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入手,著力補齊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公共消防設施等短板,一年一個臺階,有力解決“臟、亂、差”等突出問題。
二、夯實“三個基礎”,突出利民促活力
創城工作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方針,以創城為民利民為初心,牢記創城使命。一是打好生態基礎。堅持生態優先,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城市最根本的長遠發展動力。我市先后成功創建了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打造了一張亮麗的綠色名片。二是打好宜居基礎。我市先后成功創建了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突出“宜居宜業”,中心城區啟動園林綠化提升工程,為市民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融入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做好做足水文章,打造中心城市新景觀,建設龍巖“城市新客廳”。中心城區還將至少建設6個公園,讓市民盡享“綠色福利”。三是打好設施基礎。我市把完善基礎設施作為利民惠民的根本途徑,大力推進“暢通工程”建設,建設閩西報社天橋、恒興綠景天橋等一批項目,加快九一橋、西興橋等“三橋一路”擴建改造,對中心城區50多條主次干道拉網式排查維修,改造垃圾轉運站、農貿市場,調整路內停車位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市民從創城中感受城市“溫度”,分享創城“紅利”,群眾幸福指數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