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觀眾掌聲不斷
規范引導民俗活動 倡導推崇文明理念
開展移風易俗以來,民間信仰已出現新的風尚。
在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湖里區政協特邀研究員黃國富看來,在現代社會,宗祠、家廟、宮殿的作用已發生了延伸,不僅成為新時代下的文化大舞臺,還是兩岸尋親探祖、五緣文化交流互動、開展慈善公益活動的重要平臺。
實際上,這些年,湖里區非常重視對民間信俗的引導,且已取得明顯成效。
據了解,湖里區是一個新興的城區,城市化進程非???,很多村莊都進行了拆遷改造,但在拆遷改造過程中,遇到宗祠、宮廟能保留的就保留,確實在原地無法保留的則通過協商進行遷建,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見和感情。目前,湖里區仍保留了45個宗祠、76座宮廟,民間信仰得到了很好地尊重和保護。
“對于民間信仰,我們還進行了規范和引導。”湖里區文明辦副主任劉梓良稱,湖里區專門研究出臺了移風易俗指導意見,對民俗活動、民間信仰提出了新辦、簡辦、小辦或不辦的要求,制定并推動落實了民俗活動報告制度,指導所有村改居社區制訂了居規民約,對民俗活動包括民間信仰行為進行了規范,引導大家轉變觀念,切實把自己的信仰轉變為回饋社會的善行。
此外,湖里區還通過移風易俗勸導隊、紅白理事會、老人協會等隊伍,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確的信仰知識,積極倡導積德行善、節約環保、扶貧濟困的新理念,努力在全區營造文明、健康、和諧的氛圍,讓居民們的思想和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