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12日訊 一支上百人的送葬隊伍,一路吹吹打打、拋撒紙錢、燃放爆竹、焚燒物品,抬著棺材進城“游行”……在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這樣的場景再熟悉不過。這種延續百年的習俗,在松溪當地被稱為“走先人”。近年來,“走先人”的習俗愈發走向極端,洋樂隊開路,車隊尾行,放88響沖天炮……
大操大辦,勞民傷財!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白事歪風問題,松溪縣委組織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整治,使這種歪風逐步得到遏制。
不久前,松溪縣紀委工作人員走訪了全縣最大的殯葬用品店。“之前賣得好的時候,最暢銷的是這款19888的‘九五至尊’。”賣骨灰盒的王老板指著一款雕龍刻鳳的骨灰盒說:“現在啊,別說賣了,連問都沒人問了。”
陋習
閩北是理學故里,當地百姓普遍重孝義,認為厚葬是寄托情感的最好方式。近年來,厚葬舊俗卻不知不覺變了味。用當地人的話:“似乎誰家送葬的人越多,放的鞭炮越響,擺的白宴越闊,就越能代表子女的孝心。”
老百姓陷入斗富比“孝”的怪圈,“死不起人”“負債辦喪”“因喪返貧”等現象時有發生。楊蘭英是松源街道東門社區一名下崗工人。2016年初,她的公公去世了,一家人原本商量著簡辦,卻禁不住親戚你一言我一語:“老人操勞了大半輩子,你們連這點錢都舍不得花?”“別人都辦了,你們怎敢不辦?”生活拮據的楊蘭英,只好東拼西湊借了5萬元,為老人辦了一場“風光”的白事。
被不良習俗所困擾的,又豈止治喪人家!危忠付是松溪當地一名環衛工人,他最糟心的事,就是工作日撞上送葬隊:“一路的紙錢、爆竹屑,非常難掃。”危忠付總是尾隨在隊伍后面打掃冥品廢物,糟心,卻又不敢制止。
浮夸的殯葬風還帶來鋪張宴請、紅包送禮等問題。個別黨員領導干部還因超規格辦理紅白喜事宴請受到黨紀處分。“黨員干部參與這些‘俗禮’,一不小心就可能違反八項規定精神,背處分不說,還進一步帶壞了社會風氣。”松溪縣紀委常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黃衛華說。
破局
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要靠群眾身邊的黨組織去解決!2017年,福建在全省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松溪縣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白事歪風,正式啟動“清風行動”。
治理陋習,由何入手?從抓黨風破題!
松溪縣委下發了《松溪縣城區喪事活動整治工作方案》,把黨員移風易俗納入各級黨組織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考評內容。松溪縣紀委建立婚喪喜慶事宜報告制度,明確黨員干部在白事中嚴禁公車私用,嚴禁在公共場所擺設靈棚,嚴禁沿街播放哀樂和鳴放電子炮,嚴禁鼓號隊、鑼鼓嗩吶隊在限定區域內鳴鑼鼓號奏樂,嚴禁沿街燃放鞭炮、拋撒紙錢等有關紀律要求,并強調對有令不行者將予以嚴肅處理。
在縣委常委班子的帶領下,松溪縣科級一把手92人帶頭簽署責任狀,承諾不搞送葬隊、白宴不超過10桌、不收受服務對象禮金,并動員全縣1萬多名黨員做表率,以此引導全縣16.8萬群眾破除陋習。縣規劃建設和旅游局黨委書記范少康父親去世,他帶頭踐行“三不”承諾;縣公安局紀檢組組長艾世飛上門勸說協警妻子取消繁瑣的送葬儀式;鄭墩鎮72歲的老黨員黃傳賢創作快板《移風易俗創新樣》,他還交代子女簡辦自己的身后事……“清風行動”開展以來,松溪全縣干部上下一條心,“豪華”送葬等白事歪風開始得到遏制。
易俗
松溪縣開展喪事整治工作,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讓群眾認識到破除喪葬陋習,建設文明縣城的重要性。圖為宣傳車上街宣傳喪事活動整治政策。
松溪的老百姓很快捕捉到正在發生的變化:長長的街道上,抬棺進城的“游行”和“喧囂”難見了,由縣執法局派出的移風易俗宣傳車,正在倡導文明新風;打開手機,大家收到的公益短信,也在提倡白事簡辦……
移風易俗、成風化俗,關鍵靠黨員干部引領,根本在群眾支持和認同。為了讓群眾切實感到省心省力省錢,松溪各村居黨支部紛紛行動起來,圍繞“送葬、埋葬、白宴”等關鍵環節,加強引導,做好服務。
一天,松源街道北門村接到群眾反映,后街片區有一戶人家請了“法師”和洋樂隊,正在敲敲打打為父親辦喪事。村黨支部書記吳祖德立即組織黨小組成員上門宣傳喪事整改政策,勸導取消繁瑣儀式,簡辦喪事。事主當天就送走了法師,遣散了樂隊。
“以前送葬,大家都找白事先生,這樣來一套,那樣來一套,費時費力費錢。現在村兩委有專人負責收集百姓訴求,引導舊事新辦,協調白事事宜。誰家要辦白事,我們都會上門慰問,引導村民,幫忙張羅。”吳祖德說。
推進移風易俗、開展喪事整治后,松溪縣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古衕村村民楊某親人今年去世了,他沒有帶送葬隊進城,沒有一路放哀樂,葬禮也只是擺了3個花圈。問他為啥不按舊俗辦?他說:“現在不興那一套了……”(松溪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