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春光村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長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子的違章搭蓋不見了,房前屋后的花圃整齊劃一,公園、綠地、幼兒園、書院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村子的村容村貌、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大大改善,很快就摘掉了“后進村”帽子。
為挖掘歷史文化,2016年,長安村還利用村中涉及50多戶的租屋修建大齊書院,清雅古樸的書院內,有琴室、棋室、書房、畫室等,古韻古風。依據自身建筑風格和人文特色,大齊書院藏書有線裝本、古籍、精裝典藏書等,內容以地方民俗、傳統文化、文學為主,榮獲“2017年全國示范農家書屋”稱號。
醫養中心、幸福院、幼兒園……不僅有拿得出手的宜居美景,村里完善的公建設施也是一大亮點。林巖云告訴記者,結合本村實際,醫養中心為本村60歲以上的老人實行醫療補助,他們去營前衛生院和本村衛生所看小病產生的醫療費,除掉農村醫保報銷后,剩余醫療費還能拿到醫養中心報銷,基本實現看小病免費。除了醫療補助、大病救助,免費午晚餐,在幸福院,老人們還有豐富的娛樂活動,其樂融融的場景隨處可見,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
為讓長安村幸福“加碼”,今年,林巖云和同事們在強化黨建引領,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的基礎上,把目光聚焦于增加村子的“造血”功能。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林巖云告訴記者,在去年村財收入40萬元的基礎上,計劃今年實現翻一番。目前,長安村正全力打造特色采摘田園,種植了樹葡萄、茂谷柑等高端果樹。林巖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樹葡萄市場價每公斤160元算,種植的800多棵樹葡萄,保守估計每年產量能達2500公斤,這樣就能增加40萬元左右的村財收入,助力村子在幸福路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