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九龍江上新建成的南山廊橋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
文明風7月5日訊? 穿行綠道,看南湖白鷺,賞堤岸花開。或是登橋遠眺,或是坐上發呆椅,呼吸一口帶著花香的空氣,一幅“冬有暖陽、夏有陰涼,愛走就走、想坐就坐,清新呼吸、悠閑發呆,自由自在、暢享生態”的生態美景在眼前徐徐展開??墒蔷褪沁@樣的美景以前卻是是漳州的老工業基地,面粉廠、油脂廠、漂染廠等工廠聚集,周邊垃圾遍布,湖水黑臭。據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建進介紹,南山生態文化園踐行城市生態修復、城市功能修補等“城市雙修”理念,就是以建設帶動保護,用修補取代新建,盡量保留一些“可以用的地方”和“可以發呆的地方”,用“留白”的方式讓城市有田園味道,讓市民有親近自然的空間,不搞大拆大挖大建,基本保留了自然山體,連通與整合零碎水網和綠網,對園區生態和文化進行梳理、整合提升,傾力打造山、江、湖、寺、橋相融合的休閑新空間。在重塑之后,千年禪寺和漳州老工業基地煥發出“碧水環青山、花海擁古剎,丹霞伴秋色、樂活享南山”的新鮮活力。
漳州市民在新建成的南山文化生態園內休閑游玩
據了解,項目規劃建設總面積3平方公里,分兩期實施,一期規劃用地1平方公里,主要利用良好的生態基底和豐富的文化底蘊,進行生態和環境打造,啟動建設“五湖四海”中的南湖,水面面積350畝,整合提升南山寺周邊環境打造三角梅主題園。二期規劃用地2平方公里,著力延展生態效益,進行“生態+”提升,突出文化、商業、居住、旅游等業態植入,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
漳州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建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南山文化生態園建設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致力于探索“生態+”模式,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目前,南山文化生態園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效益。比如,園區周邊去年已引進了甲骨文雙創基地,并跟深圳的物聯網協會合作建設了物聯網示范園。良好的生態環境還吸引了大批客商前來參觀考察,帶動周邊片區成為投資新熱土。
近年來,漳州市緊緊圍繞“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發展定位,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概念,探索“生態+”模式,著力延展“生態+”效益,在中心城區全力加快由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灣湖、南湖和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組成的“五湖四?!表椖拷ㄔO,做到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突出把“生態+”具體化、項目化,把產業加進去,讓城市更宜業;把文化加進去,讓城市更宜游;把服務加進去,讓城市更宜居,推動“生態+”往深里做、往實里做、往優里做,促進生態、生活、生產、生意“四生”融合。(漳州新聞網 漳州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