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為脈 探索發展新路
曾建業老人家在光澤縣城的北溪邊上,他每天睜眼就三件事:看門口的食雜店、在店門口掛新到的報紙、清掃和拾撿門口600米水泥路上的垃圾。曾大爺說,全國都在搞“河長制”,縣里又出臺了綠水補償考核制。水綠靠兩岸和上游干凈,守住了門前的垃圾穢物不下河,也算為綠水盡了一份責。
“光澤縣地處閩江富屯溪源頭,建立的綠水維護補償考核機制就是把優良水質這個‘接力棒’交給下游縣市。”光澤縣水利局局長陳正文表示,護水有獎賞,既把全縣各鄉鎮、村保護河道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又讓各建制村通過保護河道增加集體收入,更重要的是使光澤實現水清岸綠目標有了具體抓手,等于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變成政績。
試點三年來,南平市積極探索改革創新,不僅形成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綠水維護補償考核、美麗鄉村建設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機制,助力水生態文明長效有序推進,而且落實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貫徹落實“河長制”實施方案,創新流域保護管理機制,持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嚴格河岸生態地保護,提升河湖健康管理能力。
此外,南平因時而新,不斷探索、與時俱進:全國首個國家儲備林精準提升PPP項目被國家林業局譽為南平經驗,具有可操作性、可復制性、可推廣性;武夷山國家公園試點工作取得新進展,鄉鎮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在全省推廣,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到位資金4.14億元。
市水利局局長林飛表示,下一步,水利部門將強化落實以下措施:
——繼續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水質達標“三條紅線”控制管理,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實現南平市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
——繼續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著力從防洪排澇、水資源配置、水生態、水文化和水資源管理五個體系謀項目、抓建設,確定140多項目標任務完成。
——繼續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推進水土流失治理,持續抓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省重點縣、重點鄉鎮等重點水土流失區治理,落實水土保持生態村建設。
——繼續推行“河長制”工作,建立并落實“有專人負責、有監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的“四有機制”,突出五個整治:治畜污、治污水、治采砂、治“四亂”、治黑臭水體,逐步構建“縱向協同、橫向聯動、網格化監管”的河流保護管理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