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25日訊 自2017年3月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廈門市思明區目前轄內908個生活小區、40個農貿市場,以及區直機關、學校等區域已全部推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80%以上,日均垃圾減量約200噸,人均垃圾量實現零增長,有效助力文明城市建設,主要舉措有三大方面:
一是強化制度保障。推行區級領導包片區、機關單位包街區(社區)、街居干部包小區的文明創建“片長制”,構建定片、定街區、定人、權責一致的管理體系,推進市容市貌管理、垃圾分類等工作。印發《思明區2018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點》等,進一步規范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強化區域自查自評、單位互查互評和行業專業考評。實施區領導約談制,區分管領導對暗訪成績差、回訪整改不力的街道主要領導進行約談;針對市垃分辦通報的問題,約談街道主要領導,促進各街道強化整改成效。
二是強化宣傳培訓。組織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宣講授課比賽,從中擇優組成宣講團,制定覆蓋全區908個小區的宣傳計劃。舉辦垃圾分類培訓會,加大環衛工作作業規范,從源頭上解決“混裝混運”問題;組織督導員培訓,落實街道垃圾分類工作人員包片社區、定時走訪。依托社區書院等課程活動平臺,加大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持續提高居民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三是創新方式方法。以技術創新為手段,助推源頭分類,如濱海街道上李社區鷺悅小區建設立體菜園,居民將廚余垃圾倒入專用發酵箱并撒上菌康積累一箱后,可以到社區立體菜園兌換新鮮蔬菜或蔬菜種子、有機肥營養土。開發垃圾分類闖關游戲,組建黨員垃圾分類“先鋒隊”,依托“綠色101”垃圾分類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社區“十分鐘黨群鏈”和“家、校、社”三級聯動機制等,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廈門市思明區委文明辦 思明區垃分辦 思明團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