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思路和舉措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科學謀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思路和舉措。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實現“四個明顯”: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為此,必須突出“四個重點”:重點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點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重中之重是北京市;重點時段是秋冬季和初春;重點行業和領域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散亂污”企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治理等領域。必須優化“四個結構”:以“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和達標排放為重點,優化產業結構;以散煤清潔化替代為重點,優化能源結構;以公路轉鐵路和柴油貨車治理為重點,優化運輸結構;以綠化和揚塵綜合整治為重點,優化用地結構。
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重點是推動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同時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堅決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規范化建設,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殲滅戰。加強江河湖庫和近岸海域水生態保護。全面整治農村環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以重金屬污染突出區域農用地以及擬開發為居住和商業等公共設施的污染地塊為重點,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盡早實現固體廢物基本零進口。提高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和相關機構規范化運營水平,實施危險廢物收集運輸處置全過程監管。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置。
全面推進綠色發展。開展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硬約束。全面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和完善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快生態保護和修復。完成所有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作。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健全管理制度和監管機制。聯合開展好“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