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的消息,在6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聯合獎懲機制的最新進展情況,法院系統的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效果不斷顯現,成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大亮點。(6月17日人民網)
對失信被執行人也就是“老賴”進行聯合懲戒,是呵護社會誠信的有力舉措,自實行以來取得了良好的執行效果和社會效應。有了聯合懲戒這項利器,填補了法律執行層面的短板,法律的權威得到了有效的維護。懲戒失信是為了更好的鼓勵誠信,誠信是當代社會人際交往和經濟活動應有的準則,如果失信得不到應有的懲戒,社會的公信力就會受到巨大的損傷。
很多人之所以成為“老賴”,并非其沒錢償付,而是即便有錢也不愿意履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過去的違約成本太低。很多債權人即便打贏了官司,但“老賴”們通過轉移財產等手段,沒有給法院可以直接強制執行的標的,導致法院和債權人都很無奈,但“老賴”們依然可以瀟灑度日,很多債權人卻由此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無盡困擾,這種案例并不鮮見。
聯合懲戒機制的建立就是瞄準靶向而發力,非常具有針對性。一旦進入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老賴”們的身份信息將在網絡上進行公開,對于還顧忌臉面的人來說會產生很大的震懾,會在親朋好友和合作伙伴中對其個人信譽大大減分,即便不顧忌臉面,只要個人出行、經營、信貸等方面受到限制,也會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從而倒逼其履約。目前全國已有254萬失信被執行人懾于信用懲戒而主動履行義務,組建聯合懲戒的威力和有效性。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代社會人們的日常交往和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很多行為都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用度是評價一個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和標尺,人一旦失去誠信就會失去立足社會的根基,不僅關乎個人利益,也直接關聯社會風氣。每個人都應該倍加珍惜自己的信譽,筑牢誠信意識,否則將追悔莫及。(泉州市文明辦 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