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后,總會曝出有關高考招生的各類詐騙案,并且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斷翻新,一些招生詐騙披上信息化外衣后又卷土重來。為讓廣大考生和家長不要誤入此類詐騙陷阱,我們梳理出8類招生常見騙局,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見招拆招,注意防范。(6月12日 新華網)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伺機詐騙的不法分子難免又會蠢蠢欲動,變著法兒給考生及其家長設下各種陷阱。有鑒于過往發生的詐騙個案,在電信詐騙活躍期到來之際,提醒大家增強防騙意識和識別騙局能力,以免上當受騙造成損失,這無疑是必要的、也是及時的,各方合力做好考后防騙,既是應有的務實作為,更是一堂至關緊要的誠信課。
謊稱可提前查分、虛假網站忽悠、以特長生加分優惠為誘餌、虛構“高考補助金”、吹噓“內部關系”“藝術生交錢就能錄取”……詐騙伎倆雖然五花八門,騙術并不高明,套路也不新鮮,可即使是有關方面做了友情提醒,難免仍會有些不上心的學生及其家長,警惕性不高、防范意識不強,教育、公安等部門加強有關網絡信息的動態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置,堵截不法分子的詐騙行為,必要性不言而喻。
高考結束,考生剛剛接觸社會,便成為詐騙分子的獵物,從早前山東準大學生徐玉玉被騙自殺,接二連三發生多起高考生被騙事件,難免會誤導考生們對社會誠信現狀的認知,挫傷他們對社會誠信美德的信仰,也不可避免會給他們帶來潛移默化的負面示范。因此,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各方,攜手合力反詐騙,既是保護那些不諳世事的學生們免受傷害,也是呵護社會誠信、法治秩序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不僅完善了相關法律,而且加大了對電信詐騙的力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只要詐騙違法犯罪行為沒有絕跡,反詐騙、護誠信就無止境。特別是要抓住重要時間節點、詐騙活動高發期,給予詐騙分子穩、準、狠的打擊。過往發生的某些詐騙案例表明,詐騙犯罪花樣不斷翻新,有的騙術隱藏得很深、包裝得很逼真,讓人難辨真偽、防不勝防。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既要盯緊網上信息動態,又要對可能出現的新騙局快速反應、果斷應對、及時披露,盡最大努力不讓違法分子得逞。
電信詐騙案件的發生,不少都與個人信息漏泄有關,或因失職瀆職,或因黑客侵入,或因防范措施不得力,這既要求相關部門對涉及考生、考試成績等環節的信息資料進行重點“加密”保護,又要加強對全社會的誠信教育與約束,特別要強化對所涉部門和人員的重點監管,提高網絡信息安全應急響應的級別,并且加大對詐騙個案的打擊力度,形成強力震懾效應,不遺余力減少詐騙案件的發生。
防范、狙擊高招騙局,事關考生切身利益,關乎高考招生和社會誠信秩序,同時也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有關各方要形成合力,共同構筑保護網和防火墻,做到自我防范與外部防御相結合、人防與技防相結合、預防與打擊相結合,努力把形形色色的騙局遏制在萌芽狀態。(泉州市文明辦 聞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