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加速器”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將“三農”工作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鄉村振興需要政策,更需要人才,尤其是有專業技能、有豐富知識、有市場經驗、肯拼搏能吃苦的年輕人,為廣大青年實現人生抱負提供了廣闊空間。
蔡建賢是涵江區羴鱻犇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前些年,他看到老家荒廢的農田,望著蹣跚的留守老人,便有了想法。
幾年前,他聯合農戶在涵江新縣鎮泗洋村種植地瓜、南瓜、白蘿卜等,他種植的農產品使用有機肥料,再加上山里泉水的澆灌和山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了廣受市場歡迎的“香餑餑”。
之后,他開始聯合農戶注冊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并申請商標,農產品供不應求。漸漸地,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流轉租用了30多畝荒廢的農田,用于立體種養殖,劃分出蔬菜種植區域、采摘瓜果園、雞鴨生態循環養殖區、蜜蜂養殖區。他不僅成為農村青年致富的帶頭人,還帶動村民共同致富,越來越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村,跟著他一起干,村里變得越來越熱鬧了。
鄉村振興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而有力的鄉村振興青年隊伍。
鄉村志愿行動也洋溢著青春氣息。環保志愿者撿拾垃圾,讓環境潔凈起來;綠化志愿者到鄉村植樹,參與農業勞動,活躍鄉村氣氛,讓鄉村的環境變得更美。
莆田吧志愿者協會成立了一支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們利用節假日時間,走村入戶,探訪孤寡老人、困難殘疾人、低保戶、貧困學生等,為他們送去關懷和溫情。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越來越多有志青年貢獻青春力量,成為鄉村振興“加速器”。(湄洲日報記者 蔡玲 通訊員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