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2日訊(福建日報 李霖 通訊員 許啟明 蘇允嫻) 5月21日,由集美區紀委監委、區委文明辦主辦,東南網承辦的《集美區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專題正式上線,該專題設置“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經驗做法”等欄目,全方位多角度呈現集美區移風易俗成效和經驗做法,推進全區移風易俗工作向縱深發展。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等陋習滋長,加重群眾負擔,腐蝕社會風氣,甚至影響正常社會秩序。近年來,集美區巧抓關鍵點,把移風易俗工作落細落小落實,節儉養德、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逐日養成。
管好關鍵少數 帶動群眾參與
去年11月,集美區啟動民俗活動大操大辦專項整治工作,全區6個鎮街分別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工作部署會議,相繼制定整治實施方案。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關鍵少數”是主力軍、風向標。灌口鎮陳井村老黨員陳石琴主動“請纓”,為不識字的群眾講解移風易俗倡議書,并討論村里紅白喜事現狀……在集美,通過抓住黨員干部、基層自治組織工作人員這些“關鍵少數”,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10497份,形成示范效應。
此外,依托鄉賢理事會、老年協會等基層組織,各社區成立文明勸導隊,開展入戶宣傳。僑英街道還與計生、民政等部門建立聯動,及時掌握婚喪嫁娶的第一手信息,提前介入勸導。
制定村規民約 破除陳規陋習
璀璨的民間信俗是集美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民俗日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等現象的存在,影響了社會風氣。通過深入探訪,集美區制作《民俗日一覽表》,梳理匯總民俗活動日214個,設“鬧鐘”,針對特殊節點提前走訪,及時“澆滅”不良苗頭。“今年2月,我們收到群眾來電反映,某社區居委將大操大辦二孩滿月酒,宴請桌數達三四十桌。經過協同街道紀工委介入,該干部馬上調整宴請桌數,表示將帶頭勤儉辦事。這次‘危機’就得到了提前解除。”區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干部小李談道。
把群眾簡辦新辦意愿寫進村規民約,轉化為共同意志。在杏林街道西亭社區,經過意見征集,居民討論,“一切從簡,反對鋪張浪費”等內容被寫入村規民約。此外,杏濱街道錦鶴社區等多個社區還從簡化程序、控制規模等方面進一步細化。